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12/5/28 11:36

中国移动城域传输网发展及业务承载策略

通信世界周刊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刘江浩 赵丽

中国移动城域网内业务在移动互联大发展的趋势下,已逐渐呈现出分组化、大容量化及分布分散化等特征。分组业务将逐步成为城域网内主要业务,同时其带宽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为适应业务分组化、大颗粒化承载需求,业界近年来陆续推出了PTN、IP RAN及POTN等技术,同时在城域网范围内引入OTN技术。为满足新形势下业务的承载需求,中国移动城域传输网需积极进行转型,尽快向支持未来业务承载的下一代传送网进行演进。

传送网技术特点

近10年来,SDH技术一直是城域传输网的主流应用技术,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分组业务逐渐成为城域网内业务的主要构成,相应城域传输网领域逐渐涌现出OTN、PTN、IP RAN及POTN等技术。

SDH/MSTP技术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城域传输网技术,但仍基于电路交换,对分组业务适配能力较差,不能适应未来业务承载需求。目前SDH技术发展已经趋于停滞。

适合综合业务承载,OAM功能强的PTN技术虽然在国内外运营商都获得了规模商用,但PTN标准仍不够完善,今后在OAM、网络保护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此外,PTN设备后期需支持三层交换功能,设备端口需向40G进行扩展。

随着分组业务带宽的快速发展,OTN技术逐步在向40G、100G、400G等更大容量进行发展。

IP RAN技术对分组业务具有天然的适配性特征,在业务承载方面具有较好的前后兼容特征,但缺乏严格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在OAM、网络保护等方面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POTN技术是在OTN技术基础之上增加了分组交换功能(MPLS-TP,以太网),对大颗粒分组业务都具有较好的适配性,采用统一的交换平台,同时支持分组及电路交换,此外还具备对光层的承载及调度功能。该技术目前还处于标准制定阶段,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预计实现规模商用还需要3?5年时间。

中国移动城域传输网现状

中国移动自2000年成立以后,为满足GSM等业务承载需求,开始建设自有传输网,按照骨干、汇聚及接入三层结构进行建设。经过多年建设,在城域网范围内已经构建起SDH、PTN及OTN三张并存的传输承载网络,城域传输网整体网络层次结构清晰,覆盖范围广,可靠性高,可以满足多业务的综合承载。

2009年起中国移动逐步开始引入OTN、PTN技术进行组网。其中OTN技术首先在骨干层引入,主要定位与大颗粒分组业务承载,随着IP城域网建设的开展,OTN网络正逐步向汇聚层延伸;PTN技术主要定位于3G业务承载,兼顾部分2G及专线业务,PTN技术参照SDH网络架构独立组网,按照骨干、汇聚及接入三层结构进行搭建。经过近两年建设,PTN网络在骨干汇聚层架构已经搭建完毕,接入层覆盖尚不够完善,仍在逐步完善之中。

城域传输网业务承载需求

根据城域网内业务类型及业务归属关系,移动城域网内业务大致可以分为2G/3G、TD-LTE、C-RAN 、IP城域网/IP专网及宽带接入网几类,其中2G/3G等业务在城域网内已经存在,TD-LTE、C-RAN等业务为城域网内未来几年才可能会大规模出现。各种业务承载需求简要分析如下。

(1)2G/3G基站。2G、3G基站类业务在业务流向上比较相似,都是从某一个基站产生,单归属至某一BSC或RNC。在业务颗粒上,2G基站主要以2M为主,单个基站需求约为1~6个2M电路;3G基站同时支持TDM电路及分组电路,TDM电路将逐步被分组电路替代,业务接口为FE,单站带宽需求约为8M~30M左右。

(2)TD-LTE基站。TD-LTE基站业务与2G/3G相比在业务流向、带宽需求、业务性能、基站规模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在业务流向方面,由于TD-LTE采用扁平化组网结构,部分原基站控制器功能下沉到基站侧,相邻基站之间存在X2接口互联需求,基站至核心网元的S1接口呈现出flex归属特点,需要承载网支持三层调度功能;在带宽需求方面,TD-LTE单站平均带宽需求将达到80M~120M,峰值带宽可以达到120M~450M;在业务承载性能方面,TD-LTE业务相比与2G/3G在时延、同步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在基站规模方面,预计TD-LTE基站规模将是2G/3G基站的1.5~2倍。TD-LTE网络预计在2?3年将开展规模建设。

(3)C-RAN。C-RAN为采用集中化处理、动态资源分配等技术产生的新型无线接入网架构,采用集中式BBU+分布式RRU,实现基站信号延伸,2G、3G及TD-LTE均可以应用。C-RAN对传输提出的承载需求主要为RRU至BBU之间的射频数据回传,带宽需求可以达到1.25G~9.8G,业务颗粒较大,实时性要求高,对承载网提出较大挑战。目前,C-RAN技术仍在试验之中,其应用场景尚不明确,有待继续探讨。

(4)IP专网/IP城域网。IP专网主要部署在核心层,即与传输网的骨干层相对应,主要承载语音、信令等移动自有业务。IP城域网主要部署在骨干层及汇聚层,主要承载WLAN互联网专线等业务。IP专网及IP城域网对城域传输网的承载需求主要为GE、10GE等大颗粒业务。随着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预计远期IP城域网/IP专网带宽需求将逐步向40G、100G发展。

(5)宽带接入网。宽带接入网为中国移动自2008年进入全业务运营后才逐步开始开展建设,主要采用GPON技术进行组网,满足WLAN、集团及家庭宽带等业务接入需求。宽带接入网部署在接入层,从业务网络角度来看,宽带接入网向上主要与IP城域网衔接,其对传输网提出的承载需求主要为OLT与IP城域网间的上联需求,目前主要为GE颗粒,将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将逐步过渡到10G等更大颗粒。

根据以上业务需求分析来看,中国移动城域网内未来业务发展趋势明显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一、分组化,大部分业务均向分组化发展,目前只有2G基站及专线业务为TDM电路;二、大容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视频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承载带宽需求越来越大,远期城域网内将逐渐出现40G、100G颗粒业务;三、接入节点分散化,随着TD-LTE、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引入及应用,基站等末端接入节点将快速增加,逐步呈现出分散分布特征。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