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8/12/24 09:44

共建共享和消费热点仍是09年通信监管重点

通信世界网  杜娟

12月24日消息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李毅中部长提出了2009年九项重点工作,具体到通信业,2009年工信部作为监管部门将推进通信业改革和监管,抓好TD-SCDMA发展。以发放3G牌照、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TD发展。继续给予有力支持,强化运营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推进核心芯片、终端及测试设备产业化,准确市场定位,丰富业务应用,成功实现大规模商用。

显然,加快TD发展是2009年工信部通信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工信部将继续对TD产业给予有力支持,并强化运营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推进核心芯片、终端及测试设备产业化,准确市场定位,丰富业务应用,成功实现大规模商用。除此之外,2009年工信部在通信监管方面还将抓住与继续加强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继续加强服务质量监管,着力解决互联网间架构、网络互通等热点、难点问题。除此之外,在2008年里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电信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以及电信资费、电信服务质量、网络互通等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将继续作为2009年通信监管工作的重点。

一、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工信部在2009年将继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2008工信部组建后,共建共享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已列为工信部重点工作之一。实际上,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是通信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节能减排大政方针的具体表现。

2008年,工信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3G即将展开的新一轮网络建设与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要求企业自我协商,政府抓处罚、考核;分类推进,初期重点抓移动基站、传输线路等思路,提出了共建共享的目的、原则、具体要求、组织机构、考核和处罚等保障措施等。

《通知》下发后,工信部成立了全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领导小组,由李毅中部长任组长,各电信集团公司一把手参加。工信部除了组织召开了多个层面的宣传贯彻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还深入调研了解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根据需要研究出台有关配套措施。随后,各集团公司、各省通信管理局均很快转发了《通知》,并提出了要求,目前,三家电信集团公司的合作框架协议已于12月10日正式签署,对合作机制、流程、价格、维护、争端解决等方面提出了较详细、可操作的办法。

据了解,在各省,运营商都已行动起来,已经展开了历史数据的整理和收集,并且在新网络的建设方面也已经考虑到了相关因素。相信2009年,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工作必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信业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行业,因此,2009年,工信部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监管理念,继续推进电信资费管理、网络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的治理等消费者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工作。

数据显示,2008年11月,我国电信资费总体水平比上年同期又下降了11.5%。这无疑得益于年初工信部下发的《关于降低完成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信部联清[2008]75号)以及移动电话“双改单”、简化资费套餐等一系列关于电信资费改革的文件。2008年11月《关于取消短消息业务网内网间差别定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340号)的发布取消了短消息业务网内网间差别定价。

同时,工信部高度重视网络不良和垃圾信息治理工作,2008年初成立的“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至11月底共受理举报802066起。其中,将涉嫌淫秽色情等违法类的电子邮件举报提交公安部门处理;将违反《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垃圾邮件举报责成垃圾邮件服务器所属网络运营商或者邮件服务提供商处理,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对其中到期未采取措施的服务器IP地址列入黑名单,定期发布;向电子邮件服务提供企业下发《垃圾邮件举报处理函》,并关闭涉嫌发送垃圾邮件的邮箱账户。

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是广大电信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2009年,工信部必将针对广大消费者关心的内容进行有力的引导和有效的治理。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