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迄今,“提速降费”整整两岁了,在总理三令五申、工信部不断释放政策信号、三大运营商一系列组合拳的合力下,提速降费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随着2017全国两会的召开,新一轮提速降费“大礼包”出炉,不仅将进一步从让利于“民”向让利于“企”推进,也将让我们与同行23年的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来一次彻底告别,这无疑是提速降费的“深改革”。当然,运营商提速降费和用户感知之间的矛盾能否消除、运营商能否走好业绩考核与降费呼声的平衡木,都关系着民众的期待能否落到实处。
新一轮提速降费大礼包出炉
李克强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对新一轮“提速降费”提出方向性要求: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实际上,这也是总理第四次关切提速降费。
在3月6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明确释放了“提速降费”的政策信号。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今年工信部将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相关工作。一方面,要深挖降费潜力,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在三个重点领域降低资费,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的供给能力。具体来说,包括继续抓好普遍服务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扩大骨干网网间互联带宽、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鼓励支持基础电信企业搭建“双创”平台。
作为实施提速降费战略的主力军,三大运营商大力响应号召,拟定10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并公布了各自的提速降费计划。中国电信祭出六大举措,涵盖新增千亿投资,打造智能化高速网络;助力双创,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及港澳台长途通话资费;加快推广六模全网通手机;践行信息惠农,进一步开展精准扶贫等。中国移动表示,在提网速方面,围绕客户感知,持续打造精品4G移动宽带网;加快提速进程,打造高品质有线宽带网络;履行社会责任,推进电信普遍服务。中国联通提出,固网宽带带宽翻番,实现“宽上加宽”;4G网络速率翻番,实现“快上加快”;通信消费优化组合,实现“惠上加惠”。
提速降费新举措不仅博得了两会代表热烈的掌声,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引用许多老年人害怕打长途电话的例子对长途漫游费全面取消表示支持,“(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提速降费显效但感知不足
两年来,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取得阶段性成效。据工信部数据,基础电信企业投资超过8800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480亿元,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固定光纤和移动4G网络。与此同时,全国固定宽带平均资费水平降幅达到86.2%,全国移动宽带流量平均资费水平降幅达64.7%。综合测算,2015和2016两年,网络提速降费惠及用户分别超过10亿人次和13亿人次。
毋庸置疑,提速降费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这不仅是给老百姓“送红包”,对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更是意义重大。但不得不提的是,尽管运营商投入巨额资金推进提速降费,但民众获得感仍然不足:不少用户依旧认为套餐“价格还不够低”“设计不合理”;亦有用户一再质疑,取消漫游费“一拖再拖”。
对此,资深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运营商移动宽带单价下降幅度还是很大的,之所以很多用户对降费感知不明显,是因为在单位流量资费降低的情况下,通常每个用户使用总量会增加,所以总资费变化不大。而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国内长漫费之所以在10月1日取消,源于计费系统改造等相关准备工作需要一定时间。
提速降费如何叫好又叫座?
提速降费2.0时代,运营商如何“叫好又叫座”?
首先,运营商在下一步调整资费时,应更多从民众感知入手,尊重用户选择权。
同时,随着提速降费步伐的加大,电信业全面步入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流量资费成为未来的竞争焦点。运营商应当更好地撬动流量这个重要支点,不断创新流量资费套餐模式,构建清晰的商业模式。
再者,运营商要在业绩考核和提速降费之间寻求平衡。受提速降费政策影响,运营商承担了很大的经营压力,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相关部门要推进央企分类改革、厘清运营商的央企定位,明确对运营商经营业绩的考核标准是侧重社会效益还是经济利益,断不可“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