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信行业提出变革转型的口号,至今已快10年。中移动的基地模式、中电信的去电信化,中联通的一体化运营管理,都体现了运营商不断探索和创新业务经营模式的努力。然而,运营商的这些努力至今并没有给公司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客户眼中运营商仍然是通信服务提供商。与百度、阿里、腾讯的高速发展相比,运营商不论在收入增速和质量、客户满意度,还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开始落后。运营商投入巨资研发和推广的飞聊、移动商城、翼信等业务,在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业务面前几乎没有亮点。
一、运营商“原体克隆”的经营模式,造就了天生孱弱的产品
运营商被动落后的背后,反映出业务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运营商在经营新兴业务时,仍然采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这种“原体克隆”的经营模式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体验为上,效率为先,去中心化”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迷信“电信级”,产品升级换代慢。由于语音产品经营的思维惯性,运营商在经营新产品也以“电信级”作为标准。产品从最初的创意到正式上线,需要无数个审批环节。工单、公文审批,定期汇报,中期风险评估,工作PPT总结,这些繁琐的工作流程消耗了宝贵的产品研发时间,也使得运营商的新产品至少需要1、2年才能上线;而互联网公司一般将产品划分为公测和Beta版,最少需要3个关键步骤,一个月即可上线。因此,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升级换代极快。在产品升级过程中,还注意吸纳客户的意见。产品中存在的缺陷不仅不会引起客户的反感,反而成为客户与公司互动沟通的重要内容。
2、产品经理主要对内、对上负责,较少与客户进行直接沟通。在运营商现有的体制下,产品经理更看重上级的偏好而非客户需求。产品经理的时间更多的用于汇报而不是与客户的直接沟通。一般而言,产品经理与客户的互动沟通每月也就几次;在互联网公司,产品和技术开发人员与热心客户直接沟通,听取客户意见,每月上千次。同时,公司的CEO也是首席产品经理,需要直接面对客户投诉。如京东的刘强东送过快递,小米的雷军每天至少花1小时浏览客户意见。这在运营商是很难想象的。
3、产品经营常常受到利益平衡的掣肘,有时不惜牺牲客户利益。运营商在关注用户利益的同时,更多的要考虑平衡总部各部门,省公司,SP以及政府等各方利益。这些千丝万缕的利益链条,降低了经营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客户利益;在互联网公司,追求用户利益为铁律。在进行利益排序时,用户利益是排在第一位的。腾讯为了发展微信,不惜牺牲QQ的利益,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在运营商是很难出现的。
4、产品经营过于集权。产品经营的集权化最突出体现在研发决策和日常经营中。运营商进行研发决策的大多数是公司高层,一旦决策后往往投入大量资源。即使产品研发过程中出现问题,公司内部很难坚决停止研发进程。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以工单作为优化和调整的依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效率很低;而在互联网公司,普通员工有进行产品研发的权限,可以随时申请资源进行产品创意和研发。而如果产品研发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短时间内就停止研发进程。日常经营中,普通员工有较大权限可根据是否对用户有利决定是否优化和调整。
5、谨慎、保守的文化。运营商讲求“不越界”文化,“免责”文化和“等级”文化。当阿里打政策擦边球,通过余额宝等业务进入互联网金融时,运营商只能望洋兴叹;当百度、阿里、腾讯投入大批资金进行投资并购,坚持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时,运营商只能小心翼翼的将资金投入风险极小的领域;当互联网公司的CEO和员工平起平坐,各种风格和独立文化并存时,运营商内部仍然是壁垒森严的等级文化。
二、以“基因重组”的勇气,创新业务经营模式
与其大势已去,不如奋起急追。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运营商应该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对业务经营模式进行创新。近期的重点工作,是通过隔板化管理、投资并购、大数据创新、持续优化客户体验等方式推动企业基因再造。
1、对传统业务和新业务采取隔板化的管理机制。在新业务培育初期可在内部试行创新团队独立运作,积累运作经验,后期待运作机制成熟后统筹新业务群组为独立的创新事业;对新业务淡化短期的收入考核,强调长期的培育发展,但同时要对新业务设定盈亏时间表,超出时间表仍不能盈利的及时止损;鼓励建立一种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氛围,赋予创新权利,让员工拥有一定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方式的自由空间,尊重员工的个性和理念。
2、加强对优质产业链资源的投资。运营商应以参股不控股的方式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的联合。通过参股方式保留原有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企业文化。在产业链定位上,逐步摒弃过去控制型的做法,加强合作而非管控,以平等的方式参与产业链分工。
3、重点加强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大数据是运营商目前最有价值的资源。运营商应该将大数据创新作为企业盈利和公共服务的基石。例如,在旅游行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异地漫游数据,分析主要的用户群和旅游路线。为当地的旅游局和旅游企业的产品宣传提供依据;发生地质灾害时,运营商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区的人员数量和大致位置,为抢险救灾提供最为准确的信息。
4、着眼于客户体验,持续优化客户体验。极致的客户体验不是告诉客户应该喝些饮料了,而是直接为客户递上一杯他最爱喝的普洱茶。未来的竞争是客户体验的竞争,运营商在产品研发优化、客户服务、产品传播等各方面,都应该以极致的客户体验作为目标。从公司高层到一线员工,从制度流程到运营文化,都应该围绕客户体验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调整。
电信运营商在CT和IT的大融合大竞争中能否占据主动,取决于自身基因重组的力度和效果。“只有主动,才有控制权”。这一道理对于目前略显迟疑的运营商将更为重要。
作者简介:李耀华,男,泰尔管理所运营咨询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信运营商发展规划、市场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投资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