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将中国接入了全功能的互联网世界。
20年来,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下,我们更深地理解并融入了世界,世界也更紧地拥抱了中国。
中国“触网”20年,是光荣与梦想的20年。正值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理应向将互联网引入中国并向广大用户推广应用的各界有功人士致敬。
光荣归于科学家、工程师。站在科技前沿且具有敏锐目光的中国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们在国际合作中最先感受到需要互联网,并且从各自的角度想方设法开拓与国际网络沟通的道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光荣归于创业者、创新家。千千万万在互联网上创新创业的企业和个人,丰富了互联网内容资源,把各种互联网服务送到了6亿网民的眼前。如今,全球最大的15个社交网络中,6个来自中国,中国已从互联网的“追随者”发展成为弄潮儿。不应忽略的是,光荣还归于20年来默默为互联网筑路、推广应用、创新模式的通信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原邮电部领导就前瞻性地认识到信息网络将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而这样的网络是传统电话网无法满足的。在当时电话发展任务还很繁重的情况下,原邮电部组建了数据通信局,大力发展数据通信网络。1994年、1995年两年间,我国邮电、科技、教育、外贸等部门分别建起了四个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网络,其中,科技、教育、外贸三个网为专网,不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真正标志中国互联网进入商用化的,是1995年1月原邮电部分别在北京、上海开通的64K专线,从此开启了中国普通老百姓“触网”的历史。中国公众互联网用户从此出现爆炸性增长,从当时的不足2000户猛增到1997年的28.8万户。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电信在全国几乎每个地市都开通了作为当地信息门户的信息港,曾经在中国互联网界引领风骚,涌现出上海热线、21CN、广州视窗、碧海银沙、天府热线等多个著名网站,为中国早期互联网的内容建设写下浓重一笔。到2007年,全国各省区市共有400余家信息港,其中中国电信旗下拥有约300家信息港网站。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港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但随着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社会对互联网信息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具有浓厚本地特色的信息港仍被寄予厚望。
千年之交,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暴跌,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股价跌到1美元之下。寒流到来之时,中国通信业挺身而出,用创新的“移动梦网”等商务模式从根本上挽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国互联网业。运营商代收费、业务分成SP拿大头、运营商拿小头的商业模式极大地刺激了互联网企业的热情,合作共赢的“梦网”将互联网业与移动通信业的手紧紧牵在一起。2002年第四季度,我国三大门户网站相继盈利,股价较一年前增长了数十倍。2004年10月,在海外上市的12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总和超过100亿美元。而以“移动梦网”为主体的增值业务,占据这12家公司收入组成的50%以上。
1999年,原邮电部作出建设中国公众多媒体宽带互联网工程的决策,我国的宽带建设正式起步,中国百姓用上了ADSL。此后,中国电信运营企业以雄厚的基础资源,推出了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宽带产品,为大部分中国用户提供了接入互联网的快速通路。20年来,我国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宽带中国”战略的指引下,经过通信业的艰苦努力,到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96亿户,4M以上用户占比突破80%,光网用户达到4810万户。
在电信运营企业的建设与推动下,2008年、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先后跨入3G和4G时代。如果说无线网络从2G到3G是从乡村小道到高速公路,那么从3G到4G是从高速公路两车道、四车道升级为六车道、八车道。更宽更快的掌上信息高速公路带来大流量的数据业务的繁荣,更加方便快捷的移动应用让更多的家庭成员、更多的城乡群众接入了网络世界。目前我国6亿网民中,手机上网用户超过80%。随着4G商用开启,电信运营商再次提出了庞大的建设计划,努力提升网络下载速度和质量,无线宽带应用将更加精彩。而在国际舞台代表中国力量的自主知识产权通信技术标准也将在4G时代加速崛起,改变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格局,力助“中国梦”在网络世界里发扬光大。
当数字时代的英雄竞逐风流,当无数财富故事不断上演,通信工程师却在布满路由器和服务器的机房里默默奉献,不断探索创新,搭建起技术先进、规模庞大、应用丰富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在内容建设、应用发展、模式创新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互联网20年来的精彩与辉煌,背后是提供强大支撑的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