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电视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因家长疏于看管,一2岁孩童径直上人行道草坪玩耍不慎跌入通信窨井。据当地居民反映,井盖早在一月前就已消失。有家道路施工单位来人查看后说了句“是通信线路,与自己无关”之类的话,掉头就走。还有些社区干部觉得这个窨井不在路面而在草坪,觉得无所谓。貌似简单的问题在人们的轻描淡写中竟酿出一场惨剧。
电视主播由此感慨地评论,类似事件发生多矣,社会诸多部门在各管一摊的同时,为何不能对一些现实问题报以“齐抓共管”的心态呢?
纵观通信行业,近年来,在政府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出台相应的共建共享协作政策以来,运营商们携手力度越来越大,管线、基站等通信资源的合理运营,为社会和企业节约了大量可利用资源。让共建共享能走向更广的领域。
然而,给共建共享带来的不和谐之音也时常会出现。三线交叉、盲区失控、抓大放小、推三阻四、逃避责任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是共建共享的“指挥部”不愿看到的,也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所担忧的。譬如在一方建设中,另一方就不在建设进程、维护支撑上提供建设性意见或协助配合,使得共建共享成了一顶大帽子,怎样戴都能戴得上。有些运营商依旧是企业利益占主导,对建设难和维护难项目、无现利项目尽量袖手。因此,笔者以为,对于这些不和谐音,运营商应放开视野、开阔胸襟,让共建共享与共维共管并举。
首先,应借助“一去两化”思维,深入拓展共建共享工作的路径,尤其是通过去电信化、去唯组织利益化,消除源自于组织记忆和组织本能所造成的路径依赖,将共建共享升级至共维共管,齐心协力,务实求进,重在既高屋建瓴,又见微知著,与社情民意共鸣,与地方经济合拍。各运营商尤其要对加强外包队伍的管理,在落地管理中强化共维共管意识,务求实效。
其次,搭建或优化城市管网平台,触一发动全身。共建的管网纵横交错,点多面广,如果大家都是“谁家的孩子谁家管”,这样的“孩子”不一定会是心智健康的“孩子”,依然会回到过去“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老路上。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管网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可有效消除,远程管控非难事。将共建信息输入城市管网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网资源共享,是保障管网齐抓共管的前提。
其三,突破行业局限,多行业联动评估。共建共享不仅是运营商之间的事,还需电力、城管、城建、交通等多方面参与,责任划分有段落,也有整体的联动机制,设立网格化的评估机制,参考差异化、市场化的相关评估因素,瑕疵、短板就容易昭然若揭。笔者所在的江苏无锡电信就经常联合公安局、军队、乡镇等部门联合护线,发现问题积极解决,以此提供了多行业联动评估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