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10/21 10:33
黑莓的“好基友”败局
0
0

就算收购成功,拉扎里迪斯也很难再成为名副其实黑莓的“教父”,联合投资方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拉扎里迪斯充其量只能算个“明星代言”。想当下一个乔布斯,谈何容易!

IT男如何斗得过销售男——这是一个豆瓣、知乎上热门话题,说的是,妹子被销售男给骗走了,客户被销售男忽悠走了,IT男只能给销售擦屁股!这句话套在现在的黑莓身上,最恰当不过。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正是黑莓联合创始人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的糟糕表现注定了黑莓后来的沉沦;而近日,被誉为“黑莓之父”的联合创始人迈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被爆出加入对黑莓的收购争夺战,媒体为此将其称为“护犊子”。

“商科男”贝尔斯利从小不仅学习成绩顶尖,而且还是篮球、冰球场上的运动健将,并如愿获得哈佛MBA学位;而“理科男”拉扎里迪斯则是一个“技术控”,2000年时甚至曾出资1亿美元创建了一家理论物理学研究所。这一对好友,从黑莓创立起就是一对“最佳搭档”,致力于业务、技术创新,甚至一些见不得人的股票暗箱操作。

2009年初,拉扎里迪斯、贝尔斯利与另外两名公司高管,因涉嫌违规操作RIM(黑莓公司前身)股票期权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控告,后来,RIM公司支付了7500万美元罚金才算息事宁人。不过,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两人是“出生入死”共患难过的。

在RIM的黄金期,拉扎里迪斯和贝尔斯利以“联合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暧昧方式主掌公司的一切大权。按说这是一个非常“畸形”管理格局,因为一般来说,CEO是董事会和董事会主席选出来的,以公司利益为重,而董事会主席和董事会则应以股东利益为主。但黑莓的CEO和董事会主席竟然是同样的两个人,而且董事会里最多竟有5个都是黑莓员工,而董事会一共只有9个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所有股东变成“哑巴”,不过由于当时的黑莓风起云涌,所以无人站出来激烈质疑。

显然,“商科男”的心思更加活络。在2006年至2009年,黑莓的高峰期,其股价曾飙升至骇人的每股236美元,而贝尔斯利则忙于收购一支冰球队以满足自己的个人嗜好。同为加拿大人,贝尔斯利与其同胞诺基亚前CEO埃洛普有着共同管理风格。

面对iPhone的来袭,贝尔斯利不屑一顾,可笑地称“iPhone是在给消费者出难题,想想看,你怎么在触屏上输入密码呢?”更绝的是,其在2001年曾说过,“事业尚未成功,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也许今天的成功有一天将变得一无所有,被瞬间秒杀。”听上去像极了埃洛普著名的“诺基亚正在一个燃烧的平台上”,可怕的是,企业的命运都被他们一语成谶。

分歧出现在2012年,备受质疑的“双胞胎执政”终于到头,迫于投资人的强烈压力,两人辞去了公司联合CEO的职位。相较之下,贝尔斯利显得很洒脱,而拉扎里迪斯则很沉重。

在2013年初,绝情的贝尔斯利历经数次暗暗减持,终于卖光了手里的全部黑莓股票,完成了与“亲生子”的彻底了断,可谓从此萧郎是路人。这对一般企业创始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越陷越深,中国人有云“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商科男”贝尔斯利却不在乎这些,“我从不流连于过去”,贝尔斯利说道,显然,他的话会让拉扎里迪斯黯然,没有“商科男”的辅助,“理科男”想重新回购黑莓,谈何容易。

就算收购成功,拉扎里迪斯也很难再成为名副其实黑莓的“教父”,联合投资方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拉扎里迪斯充其量只能算个“明星代言”。想当下一个乔布斯,谈何容易!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