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7/2 11:05
当好“保健医生” 思考电信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0
0

有一个管理手段被誉为企业运营发展的“保健医生”,它是企业内部监督评价机制的重要力量,能为企业管理层决策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它就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电信企业在深化转型、追求高效益高质量的过程中,市场规模快速提升成为关键之一。电信企业内部审计涉及市场经营、投资建设、运行维护、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等各方面,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果,防范企业风险,支撑企业发展,提升企业价值。那么,什么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呢?目前国内许多人包括一些内部审计师都误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等同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实则不然。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制建设、审计地位认定、审计权限保障、审计人才培养选拔及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等。全面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涉及影响审计质量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活动。笔者试图从工作经历的通信工程审计入手,探讨电信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流程及其相应的制度、规范、具体措施和方法,并对现状的不足进行些许思考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

◆派驻制和三级督导管理

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搞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没有完善且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将无从谈起。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能对改善公司管理起多大作用。一般来说,组织地位越高,独立性越强,所起的监督作用越大。实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就必须从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控管理体制,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督导力量开始。

通常,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人员发现某一特定违约行为的概率,以及审计人员对已经发现的违约行为进行报告或披露的概率。前一概率的大小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在审计方面投入的审计资源,后一概率的大小取决于审计人员相对于客户的独立性。

电信企业自2007年起开始建立分公司审计室派驻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强化了集团公司和省公司两级管理体制。由省公司向各派驻分公司统一下达每月审计计划和课题,客观上强化了年终内部审计绩效考评工作。在具体内部审计工作上,省公司每月拟定审计课题并跟踪实施进程,各分公司审计部门领导根据审计资源,部署成立项目审计组。实施自下而上、一级负责一级的行之有效的审计项目负责人、审计部门领导和省公司跟进督办的三级督导管理体制,各级分别起到对下一层级的审计工作进行复核、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内审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

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还取决于完善的内审质量管理制度和一系列审计质量管理规范。电信企业内部审计通过20年的发展,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内部审计的制度、规范和办法,为内部审计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切实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里仅列举其中几项:《×××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集团审计纪律(试行)》、《×××分公司审计工作年度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审计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公司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公司审计部门工作职责》、《×××公司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

◆专业内审队伍和人才培养

人的因素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一是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审计人员面对复杂的审计项目,须具备项目审计所必需的会计和审计理论及实务、专业知识技能及相应的工作经验。但具备这些条件还不够,不断完善的经济法规、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技术及行业不同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等内容也不时影响着审计客体。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就必须面对并适应变化,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充实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二是审计人员的执业道德和执业操守。良好的执业道德和执业操守,会保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即保持一种客观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审计事项的判断不依附于他人的意向,对审计结果不做重要的质量妥协。

◆科学高效的内部审计流程

审计流程科学性在于不违反事物的运行规律,不脱离企业的运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审计过程中甚至穿行测试不对正常的业务经营和工作秩序形成干扰。

具体到电信企业内部项目审计流程,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关键控制部分。事前控制主要包含对审计计划或项目进行初步风险评估,分配审计资源成立审计组,并由审计组确立审计目标和范围等,据此进行审前调查并做必要调整,形成详细的、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事中控制包括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手段收集、检查、询证审计证据,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恰当性,并按规范记录清晰、完备的审计工作底稿。事后质量控制包含对审计结论进行三级复核后形成审计报告,确保审计评价恰当,审计定性准确,审计建议可行。最后对审计所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及审计建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计。

◆审计证据、审计结论的三级复核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审计质量最终价值体现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同时也是内部审计部门耗费大量审计资源,凝结全体审计组成员辛苦的工作成果。一篇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必须事实清楚、论证清晰、审计证据明确且足以支持审计结论。如何确保做出的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可以经得住反复检验和推敲,实际中就需要对审计记录底稿、审计证据进行必要的复核。

电信企业内部实施的是三级复核制。第一级由审计组成员对对方审计记录底稿、审计证据进行相互性复核。第二级复核由项目审计组负责人进行整体性复核,并对整个项目审计结论负责。第三级复核由内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结论进行关键性复核,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到位,防范相应审计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