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3/5/20 09:21
把审计报告当做一剂良药
0
0

日前,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中移动集团总部及所属10家企业2011年的审计报告。报告指出,中移动会计信息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也存在虚假销售、采购、支出、内部关联交易等问题。该审计报告指出,2005年至2011年这7年间中移动集团总部及所属10家企业合计造成多计收入1.3亿元,多计成本费用1.44亿元,导致少计利润0.14亿元。其中2011年少计利润0.89亿元。对此,笔者以为国家审计署此次对中移动开展的全面审计对后者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给了仍旧处于战略转型中的中移动一次“查漏补缺”的良机。

国家审计署报告一出,中移动立即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应了官方回应,回应称,“审计报告指出了中国移动在会计核算、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移动今后持续发展及管理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确实,在过去7年时间里,中移动一直贯彻内部KPI考核机制,不仅促进了各地分公司积极参与业务转型,还激发了“由上而下”的“使命感”,保持了中移动持续高净利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此次审计报中提及的地方公司在招标、采购等商务流程上。

既然要决意将战略转型进行到底,中移动很清楚其必须要进行“自我改造”。而如何改造,就要看中移动接下来如何定义当前所面临的竞争局面以及转型方向。笔者以为,其实中移动早就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清醒的察觉。早在今年年初中移动2013年全年工作开局会议上,中移动董事长、党组书记奚国华就强调,中移动今年将开展三项重点工作:战略转型、改革创新、反腐倡廉。围绕这“三篇主要文章”,中移动将全面提升网络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和队伍能力,推进公司战略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尽管中移动集团总公司早有觉察,但如何让这种“觉察”层层渗透到各地方分公司并且能够统一执行,才是中移动需要费一番脑筋的。

中移动要管理好地方分公司,不仅需要的“由上而下”KPI的刺激,更需要思考在高压的KPI下,如何激发各地方分公司“由下而上”的自发积极性。尤其是在移动新业务转型、流量经营、存量经营等几个方面,只有“高压”与“激励”并存,才能有效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大象的转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