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从历朝历代文字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每一个字都有其寓意,实在令人叹服。说中国文字是如今最复杂的文字不为过。无事翻阅杂志,忽见对“赢”的分解释义,细细品味颇有意趣,对在企业如何做称职的员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试着分解解读与大家共赏。
“赢”由5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我认为它包含着企业员工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危机意识。口:沟通能力。月:时间效率。贝:人脉资源。凡:平常心态。
“亡”指危机意识。 古语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的经验时,特别强调: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居安思危”这种危机意识的培养其实质是在凝聚企业的内力,因为人的因素始终是企业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即使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它也能凝聚员工的合力共渡难关。同时,危机意识还能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忠诚”是企业团队精神的本质和精髓,德才兼备德为先,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和企业荣辱与共、同舟共济。有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才是可怕的,而没有危机意识更是可怕的。有了危机,辩证地看待、处理危机,才能使企业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危机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源源不尽的动力。同样,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从思想上有着根本的转变。在员工中倡导“被替代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是激发企业员工不断发奋努力、孜孜进取的动力源泉。
“口”代表沟通能力。成功的沟通是双向的。即企业的员工要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沟通是一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发挥,积极而有效地沟通能为职场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脉关系,还能为个人职业生涯带来很多好处。在企业内部善于沟通,化干戈为玉帛,化问题与无形,能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自身在工作实践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对外在业务产品的营销过程中,沟通更加重要。通过娴熟的沟通技巧,迅速地将业务产品进行推广,为企业赢得客户既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也是员工应尽的责任。当然,沟通需要良好的倾听、准确理解和正确领悟的能力。喋喋不休像个话痨,反会惹人生厌,只能适得其反。这样的沟通无疑是失败的。
“月”指时间效率。指的是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对企业的责任感。员工从初入职场到成为企业中坚,需要一个不断学习、提升的时间累积过程。如何缩短过程加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首先要具备“自家事的责任感”。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充分汲取各种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知识的积累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学习作为一个贯穿职场生涯的永恒主题,使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需求。其次要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不能拖拖拉拉、松松垮垮。最后要有区别轻重缓急的能力。企业各部门日常事务很多,有主有从、有大有小、有急有缓,哪些事先办、哪些事后办、哪些属于特事特办,作为支撑部门应该考虑周全,并作出精心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避免忙乱现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贝”是指人脉资源。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在职场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将拥有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与上下级、同事、客户、朋友间其实都是一种人脉资源,和谐相处、彼此融洽谦让,不斤斤计较,有问题加强沟通理解,多为别人想一点,少为自己算一点,心情舒畅,会对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拥有人脉资源是成功的关键。在职场和生活中,其实每个人总是在不断开发自己的人脉网络。譬如通信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的员工,有的客户经理因为人脉资源丰富,营销业绩突出,有的则业绩平平,其中人脉资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凡”是指平常心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总会有磕磕绊绊,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不气馁,偶有成绩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么样,都要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一时的打击并不是永远黑暗,一时的困难并不代表着永无光明,只要你用平常的心去看待问题,那就能找出工作生活的亮点,找出工作生活的乐趣。历数东窗事发的贪官,无不是在利益诱惑面前失去了平常心,他们为名为利活着。为了名利,不择手段,阿谀奉承、阳奉阴违,忘记了党和人们赋予他们的责任,等到东窗事发,只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名声。怀着一颗感恩、积极向上的心对待工作、生活,才能活得充实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