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预示基础电信业即将开放。据悉,工信部就正式方案正加速推进出台,已基本完成包括整体框架和具体实施细则在内的一整套方案,预计3月起可接受企业申请,最快5月发放首批运营牌照,试点期初定两年。但分析人士提醒,民企能否理顺与基础运营商的关系,携手运营商促使电信业老树发新芽,关系双方合作共赢道路能走多远。
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或年中发放
在高层政策推动之下,民资进入电信业的脚步正在悄然加速。工信部近日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预示基本电信业即将开放。该方案要求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业内分析预计今年6月之前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或将发放。
试点方案意见稿一经公布,引发通信业界积极响应,诸多企业对虚拟运营商牌照表示出浓厚兴趣。目前,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家电连锁巨头明确表示,正在改革企业内部的涉及虚拟运营商的组织架构调整,准备迎接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到来。迪信通、乐语通讯同样放话,计划首批申报经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目前有专门部门在负责筹备。另外,业界传闻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将会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
众多企业看好虚拟运营商牌照,并主动调整运营架构积极示好,源自于对虚拟运营市场的强烈看好。华创证券研究指出,到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12.5亿,有60%的增长,流量数据方面会达到2300亿的市场规模,移动通信有1万亿的规模,两年试点期虚拟运营商用户渗透率或可达到1%,市场规模达100亿元以上。虚拟运营市场所蕴藏的巨型富矿,以及国际上运营成熟的虚拟运营经验,驱动国内企业跑步进入市场分羹电信业利润。
去年民资进入电信业八大领域出炉,其中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居首,此次试点方案是对之前政策落实的首个重大举措。工信部公布八大开放领域之初,掀起一轮业界热议,有观点认为移动转售业务距离成立虚拟运营商一步之遥,而虚拟运营商的成立才能够称之为电信业真正开放。半年左右时间过去,虚拟运营商的成立如箭在弦上,不管虚拟运营商能够带来何种刺激效应,生存前景如何,电信业走向开放的时代的确已经到来。
三类民企料将首先获准进入电信业
不过,对于民营企业进入移动业务转售领域,有分析人士并不看好。一方面,语音通信市场利润丰厚时代逐渐远去,内有电信运营商之间互相开打价格战,外部受到OTT业务冲击,内外交困直接削弱语音通信市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移动语音运营的主导权掌握在基础运营商手中,且民营企业缺乏与运营商合作的成形模式,摸索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酝酿。
那么,基础电信运营商会欢迎哪种类型的虚拟运营商,哪些民营企业能够较为顺利地切入虚拟运营市场呢?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指出,以下三类合作者获取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可能性最大:一是苏宁、天音、京东这样的原销售渠道合作商;二是263、神州泰岳这样的原产业链合作商;三是阿里、用友、神州数码这样的综合应用方案提供商。
为什么他们和基础运营商合作的几率要大于腾讯、新浪?因为他们和基础运营商能够优势互补,同时避免直接在业务上的竞争。另外,这些有意向成为虚拟运营商的民企,本身在渠道、用户、服务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甚至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与电信运营商早已展开合作,双方业务往来互动经验丰富。一旦手握虚拟运营商入场券,民企进行服务创新、业务开发的活力有助于释放,且与自身经营灵活的特点相匹配。
反过来看,以腾讯、新浪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进入电信业则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企业本身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并开发出微信、新浪微博等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语音、短信业务构成严重威胁,虽然OTT业务发展是通信业发展趋势,但毕竟语音、短信业务仍是电信运营商的现金奶牛,业务具有重合、冲突的合作伙伴难免平添烦恼,双方合作也易增加不少困难。
定位清晰打造健壮电信业产业链
在以上的背景之下,虚拟运营商掘金电信业市场需要梳理清楚,如何在运营过程中分羹电信业盛宴,又如何与基础运营商达成共赢。
民企首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手握虚拟运营入场券,首要的不是抢占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蛋糕,而是携手创造价值,促使电信业务老树发新芽,健壮电信业产业链,否则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其次,民企在进入虚拟运营市场之前,必须对自身的公司类型,以及对于目标业务领域有一个评估,避免业务失焦而遭遇重重困难。分析人士指出,民企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另外还具有某些品牌、渠道、运营优势,这些优势成为民企分享电信业盛宴的重要筹码。建议民企立足自身优势,细分电信业市场服务自身的客户群,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增强用户黏性。
第三,民企固有的“小而美”的特征能够与电信运营商的复杂、分散业务相契合,使得其能够与电信运营商实现合作共赢,真正发挥它直接接触用户,同时向用户提供服务、实现维系用户的能力。但是业务运营能力所限,而擅于在内容创新、服务创新方面的特点交织在民企身上,意味着未来服务创新或是民企进军虚拟运营市场的最先发力,也是最有发展天地的领域。
相比较国际上的虚拟运营商来说,国内民企进入电信业起步晚,错过语音收入丰厚年代。因此,总结来看,重走国际同行道路,简单模仿欧美虚拟运营商的运营经验不是好方法,建议国内虚拟运营商宜切入不与电信运营商冲突的目标客户和市场,针对细分市场进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开展移动定制服务增强用户体验,以更好的信息服务产品提升品牌,进而分享电信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