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运营商2013年市场将依然处在“稳定中艰难前行”的总体状态,由于核心优势的不同,运营商的演进战略将处于渐变之中,但不会出现急剧的格局变化。
从总体市场来看,2013年,运营商市场总体格局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但其移动数据业务将遭遇更加巨大的挑战,“新常态”效应成为现实。新常态效应指的是一个市场比较瘦长的正态曲线分布开始拉扁变平,尾巴加厚。运营商传统在微笑曲线中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但是随着微信、YY、抬杠、360、微博等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的演进,运营商将受到全面的冲击。一是话音MOU值将被互联网企业分流。比如腾讯微信的VOIP业务,YY的语音对讲业务等。二是基础增值业务将被分流。运营商短信和彩铃等基础增值业务的瓶颈将进一步彰显。预计2013年全国人均短信发送条数将持续下降,彩铃活跃用户数将进一步降低。运营商受到这些互联网业务的影响,预计总体减收规模在10亿以上。
此外,运营商给予厚望的“智慧城市类”业务将遭遇商业化困境。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光网城市是中国三大运营商针对信息化分别提出的发展战略。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这些概念性的业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而剩下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商业化的问题。迄今为止,三家运营商处于对商业模式的摸索中,并没有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三家运营商基层公司反对声音日渐高涨,智慧城市类业务将遭遇更多的质疑。 解决智慧城市类业务的关键有几点。一是运营商需要理清楚这类业务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在整个业务体系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组织机制、业务发展协调、基础建设等顶层设计的问题。智慧城市到底是一项业务,是一个“平台型的”商业计划(品牌)还是属于什么?二是运营商需要把握重点,紧紧围绕互联网业务“极致”原则,抓住重点可商业化业务进行拓展。目前有些运营商用无线城市应用数考核各基层公司,这是一个非常有问题的KPI指标。是将长尾理论应用于无线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但是长尾理论是一个对于运营商极其错误的理论。运营商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员支撑长尾的业务发展,就更谈不上专业。三是运营商需要清楚无线城市的本质就是信息收集、处理与交易。因此,无线城市的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价值性是关键。只有掌控了信息流,通过信息流获取流量才能将信息流变现,也才能产生比较灵活弹性的商业模式。四是运营商应将无线城市打造成“信息超市”,向合作伙伴开放能力引擎与API接口,尤其是向政府信息化部门开放,才能推动产业链的繁荣,也才能实现无线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