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对于通信产业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开放”、“共赢”这些形容产业链的词语也一直在很长时间挂在很多通信企业嘴边。然而,能真正创造培育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链并从中尝到甜头,却只为少数企业所实现。很多企业的叶公好龙式的产业链理解不仅没有使企业获益,相反被边缘化。
产业链并不是一个深奥的概念,但也绝对不是简单的甲乙方关系和供应链管理。如果仅仅从甲方乙方的角度去审视产业链,就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包揽式统购集采,要么惟价格式的反向竞标。这两个极端给企业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前者消耗企业利润,后者则带来网络质量隐患的恶果和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伤害。即使是所谓的产业链门户开放政策,如果方法不当,最终也只会从主导者沦为参与者甚至被旁路。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例子。
事实上,当技术融合突破行业界限,融合的业务与应用正在催生一个跨界、混搭的产业生态链,这个产业生态链远比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商、设备商、用户要来的复杂得多。习惯了传统业务、传统角色的通信企业,在新的产业生态链中如何定位设计产业角色,直接决定其在新产业食物链的位置。在参与者更为丰富、每个个体更为活跃、角色间路径更为多样的新产业结构中,无论是传统的运营商、设备商,抑或是互联网新贵,都必须思考自己在食物链的地位:是在迷失中被旁路,还是在重塑中把握财富节点。这的确是考验着变革下每一个企业生存之道。
显然,在跨界融合时代,我们更需要产业链创造的智慧与能力。产业链的创造,超越传统意义上锻造,而更是强调在产业链上的能动性、创新、设计以及培育和孵化。在跨界融合的新通信世界里,产业链创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可能远比技术还要考验企业智慧。
以手机操作系统为例,在融合时代,人们都知道智能终端的重要性,理解终端操作系统的关键作用,所以,很多有“远见”的公司都开发了手机操作系统,然而,开发操作系统容易,建立操作系统之上的产业生态链却十分困难。OPHONE如此,沃PHONE也是如此。看来,产业链创造不仅是态度和观念上认识,更是一个企业业务创新和商业设计的能力。这种产业链的创造能力,成为决定新产业变革下企业“钱”景与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微观上企业的产业链创造十分重要,从宏观来讲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创造更十分紧迫。从运营商间无底线的市场竞争,到设备商间裸价竞标,再到互联网业者携用户相残,在转型重构的整个通信产业生态链中,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仅从舆论层面,社会对行业的诸多诟病和行业内频繁的相互诋毁,就可见这个产业生态环境的基本氛围。创造一个健康有序、充满生机的产业链环境,不仅是企业的挑战,也是行业管理者面临的课题。信息经济时代,确实需要监管者和大企业从信息产业力角度,去审视我们创造、培育产业链的责任和策略。
“产业链创造与共赢”,是2012年通信产业榜的评选主题。以此为主题,就是期望业界在跨界融合中去重视产业链设计与创新,在产业链重构中校准自己的价值角色和产业行为,更重要的,通过每个企业的产业链创造,去实现整个通信生态链的和谐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