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1/9/23 11:03
由运营商征战校园市场所感
0
0

目前,三大运营商征战高校市场已基本告一段落,反观今年三大运营商征战高校市场火药味十足、竞争冲突。在前两年发生了“温州移动门”事件后,今年又发生了南京高校的“割接门”等等事件。通过这些事件,运营商是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呢?

一、运营商的美誉度

品牌的美誉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品质认知和喜好程度,是消费者对使用产品后的直接认知。为了提高自己的美誉度,三大运营商各自施展手段,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等手段来提高自己品牌的美誉度。但是,三大运营商在校园市场的非理性竞争、排它性竞争及上演的武力竞争,除了大大降低了品牌的美誉度,还让电信业属于一个垄断行业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反观近几年三家运营商在高校市场上的表现,除了无序竞争,还是无序竞争,依靠这种竞争能提高三大运营商的美誉度吗?这个问题需要运营商进行理性思考。

二、用户的自由选择

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群。而目前三大运营商在校园的竞争,还主要集中在排它性垄断竞争,这与90后大学生的向往自由的思想格格不入。对于运营商来说,虽然与高校签订排它性协议,在一时能占领校园市场,但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运营商的长期发展。排它协议还给大学生留下一个限制自由,限制选择的印象,为以后大学生转网埋下一个伏笔。

排它性协议除了在校园外,其它地方也比比皆是。在一些小区,物业与其中的一家运营商签订了排它协议,导致其它运营商无法在此小区进行布线,让住户只能选择这家运营商的产品。

排它性协议造成了运营商公关性费用长期居高不下,进入一个新兴市场(如高校、小区等等)困难重重。

总之,运营商要重视用户的自由选择权,只有用户有了自由选择权,才能更加促进电信市场的理性竞争,减轻居高不下的公关费用。

三、竞争的成本

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近几年在校园市场的争夺战从网络打到终端,从品牌打到业务,从价格打到服务,校园市场可谓运营商“火药味”最浓的战场之一。虽然校园市场意义非凡,但是往往到运营商总结的时候,才发觉,肥了学校,绑架了学生,花费了成本,亏了自己。造成这种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在竞争过程中,只关注发展,而没有考虑成本。正是这种原因,造成运营商在校园市场上暗战不断。

总之,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在校园市场的争夺中,尚需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焦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睚眦必报。运营商需要更多的为用户利益着想,才能让电信业有更长远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