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个开学季必然是运营商的多事之秋,这边南京的割光缆事件尚未结束,那边石家庄又传出了类似的光缆被割断事件,更不用提及此起彼伏的校园斗殴。几乎每个人都在问,在俗称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运营商缘何如此暴戾?
与此似乎形成对应的是互联网厂商加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9月1日,百度世界2011召开,李彦宏不仅推出了百度首页的全新页面,更捧出了类似于QQ-Service的易平台。相比于腾讯联合中电信共同推出QQ手机,百度似乎更准备单干,其中最大的优势则在于百度将会利用其网络广告的巨大能力持续给予终端厂商以分成,直接对抗运营商的补贴政策。
在百度之前,阿里云手机、小米手机、QQ手机以及Q+平台等平台类产品已经纷纷曝光,显示出互联网厂商在做大之后的新追求——运营商。如同Google与苹果一样,它们所运营的产品将不仅仅包括话音或者增值业务,更包括硬件产品、云端服务乃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真正从根本上改变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在巨头运营的产业链背后,则是以类操作系统软件为基础的支撑平台,这一平台向上承接各类硬件操作系统,向下则兼容各类服务应用。
显然,一面是运营商在现实生活打得头破血流,一面互联网厂商同样在商场厮杀血战,不同的战场,相同的激烈程度。
但是,相比于互联网企业不断的商业模式演进,运营商的厮杀却透露出一丝前途黯淡的挣扎——在更高层次利润无法获得情况下,只能在不断被侵蚀的传统领域奋力求存。但是,这余下的地盘就能保住吗?
一份运营商的内部数据显示,米聊、微信的部分高端用户已经有90%的短信被替代,按照这一趋势,扩展到语音与低端用户只是时间问题,毕竟高端用户对于米聊的需求仅仅在于娱乐,米聊们真正的资费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仅仅相当于短信费用的1/7000。
在另一层面,做大的互联网企业是否只是温顺的大象而不是危险的狮子,能够与未来的运营商和平相处。
答案显然是否定,无论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传统巨头,还是360、人人网等新贵,无不是以自己为圆心规划平台,口喊开放内心封闭已经“蔚然成风”。在这一趋势,真正留给运营商的市场只有“边角料”——管道已经是上上结果,更有可能是哑管道。
正因为如此,当运营商们仍旧在校园肉搏时,是否能够真正想想明天的面包究竟能够来自何方?
UC优视CEO俞永福曾经在中国移动说过,运营商是所有人的朋友,因为他们是基础设施提供者。显然,刚需是运营商的最大优势,但是这一优势究竟能否如同国美、苏宁一样塑造为“通路为王”,还是成为普通农场一般的“沉默的大多数”,能否避免管道同质化将会成为关键,其中蕴含的则是服务的个性化、品牌忠诚度等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