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业正在失去头顶上的“光环”,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跌落至“黄昏时代”,工信部统计显示,上半年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但通信行业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其国民经济的先导作用正在逐渐丧失。
增速不及国民经济三分之一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2009年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揽子应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月份增速更达到10.7%。中国经济正步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
通信行业在全局利好的情况下,也扭转了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实现增速快速回升。根据工信部统计,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1.8%,业务收入增长2.3%。累计新增电话用户4352万户,新增宽带用户1060万户,电话用户、宽带用户总数分别达到10.25亿户和9348万户。
此外,3G建设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3G投资约800亿元;中国移动已完成4.4万个3G基站建设,正在启动TD三期建设,年底TD将覆盖238个城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完成14.6万个3G基站建设,已分别在342个城市和100个城市开通3G网络。
尽管年初国家向通信运营企业发放的3G牌照,由于处于起步阶段,3G对全行业的拉动效应尚不明显。就全行业来看,业务增长收入仅为2.3%,远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尚不及三分之一。
2009年开年以来,通信行业形势就不容乐观。上半年实现2.3%的增长扭转了一季度以来的增长快速下滑,但是通信行业的国民经济先导地位已然失去。
行业进入转型期
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不可谓不大,但2008年时其波及面尚未如此之广。通信业在2008年尚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2008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2439.5亿元,同比增长21.0%;实现电信业务收入8139.9亿元,同比增长7.0%;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2953.7亿元,同比增长29.6%;实现电信增加值4726.2亿元,同比增长0.3%。
通信行业在2009年上半年的趋势进一步表明行业正在进入转型期。实际上,2008年,电信综合价格水平同比下降了11.5%。移动通信资费下降明显,移动电话用户基本实现单向收费(包括准单向收费),移动长途和漫游资费也大幅下降。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似乎一夜之间,传统电话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从“黄金时代”进入了“黄昏时代”,传统固网运营商开始面临生死存亡的转折点。移动业务对传统固网业务的替代性增强,导致语音业务收入不断下滑,进而导致运营企业业务收入的直接下降,全行业增速下降在所难免。
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通信行业经历了一个超快速的发展时期,曾经一度引领国民经济的发展势头,但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到了2004年,发展速度开始明显减缓,由于此前的发展基数已较大,继续快速增长的空间相对较窄,2009年增速有所回落也属正常。此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这一回落的效果被明显放大。
因此,工信部于2009年年初向运营企业发放了3G牌照,希望以新的投资拉动行业增长。但目前3G正处于发展初期,网络建设投入所产生的回报大都体现在了规模电子制造业中。由于3G用户并未出现规模化增长,目前的投资尚难转化到运营企业的业务收入增长中。
3G或成下半年保增长关键
3G业务的发展将给运营企业带来一个业务将获得更高附加值的快速增长期,只是这个增长从什么时候开始尚难预料。市场分析普遍观点认为,3G对通信行业的增长拉动至少在两年内不会明显表现。至少目前3G还并没有为运营商们带来更为实质的回报。据统计,截至上半年,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完成了约800亿元的3G投资。尽管三大运营商的3G投入不少,但雷声大雨点小,3G用户的市场占有率并未超过1%。
电信专家陈金桥表示,当前3G的各种真正应用还没有起来,在ARPU值普遍下降的趋势下,要实现今年电信业务收入增长6%的既定目标,将不能仅仅靠用户的自然增长。
中国发放3G牌照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3G投资的拉动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有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工信部官员在7月22日的通信行业经济运行发布会上如此定调。
不过目前的尴尬是,上游和下游都得到了拉动,而最为核心的部分,运营企业业务收入却如“温吞水”一般不愠不火。但无论如何,3G仍是运营商下半年实现增长提速的关键,就看运营商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