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2800亿元3G投资中的大部分已经投下,但今年前6个月,电信业的增长只是划出一道缓慢回升的曲线。2.3%的增幅,不到GDP增幅的三分之一,成为业内人士一个很难解开的“心结”。6月份的3G发展数据显示,各运营企业实际发展的用户数与预定目标有较大落差,部分企业不得不因此而重新调整目标值。近来,各大集团公司、省公司纷纷召开年中工作会议,为完成全年任务出谋划策。总的精神是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大胆进行结构调整,统筹解决短板问题,全力确保全业务开局之年各项目标的完成,以优异成绩向国庆60周年献礼。
在过去的半年中,行业重组和3G的启动燃起了行业加速发展的希望之火,但囿于经济大环境,电信市场发展却没有迎来高潮。电信企业要实现全年目标,需要下半年业务发展有新的加速度。这要求企业必须抓住机遇,加强谋划,在市场上点点火、加加温。在国家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陆续实施、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尚在酝酿的下半年,这几把火究竟该烧在哪里?又怎样把火越烧越旺?
第一把火,要抓住3G网络渐成规模的机遇,大幅提升网络质量,力促3G业务上个新台阶。据预测,中国电信到7月底3G网络将覆盖500个城市;中国联通3G工程年底将覆盖全国284个地市,其中第二批229个城市9月份将初步具备试商用能力;中国移动涉及200个城市的TD三期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将使TD覆盖城市数年底达到238个。当前,运营企业投入数十亿元密集实施3G通信产品和品牌推广,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知。但3G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终端少、质量差、业务缺等问题。下半年,电信企业要在3G领域认真解决网络、终端、应用、流程、营销等环节的各种短板和“瓶颈”问题,精确投入资源,重点医治3G“长短腿”现象,以更完善的网络质量,更丰富的终端和应用,更创新的营销组合推动3G商用化的步伐,让用户真正接纳3G并最终获得回报。
第二把火,要抓住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地方信息化建设不断升温的难得机遇,将电信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半年来,为刺激地方经济发展,超过20个省区市政府频频与电信、移动、联通集团牵手,签订了总值数千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政府倚重运营商投资刺激地方的就业和消费,而政府的发展政策则为运营商在当地推动信息化提供了便利,也给予3G等新业务带来发展机遇。目前,在广东、江苏等不少地方,运营企业已开始与地市政府签订信息化合作协议,各地移动互联网、宽带等通信的旺盛需求也为运营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无线城市和宽带城市建设的热潮涌动就是很好的例子。厦门等地依托TD网络建设宽带城市、武汉等地依托光纤入户实施城市宽带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已引来各地的学习和效仿。电信企业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与政府加快具体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对接,在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中加速3G、宽带等新业务的发展。
第三把火,要抓住“两化”融合加速推进的机遇,深入拓展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市场,提高转型业务的贡献率。电信企业提出向信息化市场转型四年多来,已推出了系列信息化产品及应用,但主要还是以服务中小企业的产品为主,对大型企业集团的服务还显得很薄弱,信息化业务的总量和占比还不尽如人意。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信息化观念大洗礼,绝大多数能够危中寻机、逆势上升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无不借助信息化创造出可观的效益。近几个月来,我国原材料、消费品工业等行业,频频召开“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交流会。很多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在会上呼吁:“越是经济危机,越要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越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ICT服务企业携手推进信息化。”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市场已成为一个战略性市场,五粮液集团等大型企业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则为我们解析了这一发展趋势。随着青岛、珠三角等八个地区启动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一批大型信息化项目,一批行业性、区域性公共信息平台和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建设项目正在上马。电信企业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整合网络、业务、服务资源,更加主动地为各行业、各大企业集团做好信息化服务,做出几个百亿元级的信息化市场并非不可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行业共同努力,通信业必将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