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0/11/4 10:13
互联网“盐碱地” 期待诞生自己的“马云”
0
0

10月24日的河南互联网大会,是河南互联网从业者进行第二次“抱团”的聚会。

从去年10月的第一届河南省互联网大会开始,河南的网络创业者们就以这种“草根聚会”的方式拉起了手。而在10年前,这只是他们的一个梦想。

河南互联网行业曾被称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凹陷地带”和“黄埔军校”,一批又一批的互联网人才、创业者在这里出现,继而走向北京、上海、广州,而坚守下来的本土网站也经历了一场将近10年的历练。

出走

河南是互联网的“盐碱地”?

作为河南口口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红超的经历折射出河南互联网早期的“悲情”色彩。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杜红超为代表的“郑州帮”在全国的软件界赫赫有名。

作为河南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之一,1995年杜红超所在的软件公司从海外引进了一个拨号上互联网的专用软件,让他有机会认识了互联网,1997年,他成为郑州第一批网民和申请公司域名的人,并和人合伙创办软件公司。

1998年,杜红超的软件公司被北京一家公司收购,由于缺乏合作经验,最终失败。之后他在IT行业当了10年的经理人,来往于河南和北京两地。

作为首批涉足网络的河南本土创业者,杜红超的创业足迹可以代表不少典型河南互联网人才的路径,他们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抓住了先机,却未能成为河南的“马云”,至今仍然坚持走在创业的道路上。

“我认为我的上一次创业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在不恰当的时间用不恰当的方法做了超前的事情。”他评论说。

如今,放眼整个国内互联网业界,这种“走出去”的痕迹依然明显,从河南走出去的人物比比皆是,从张朝阳、陈彤到杨沛、王通等,他们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

但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是,在这10年中,河南的互联网发展“步履蹒跚”。

坚守

留守过程“相当不易”

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了坚守。

河南网盟会长、郑州时代伟业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李应举就是坚守者。2003年,李应举的创业是以创办分类信息网ad365开始的,他想打造一个覆盖全省的分类信息网站,但因为资金缺少、赢利模式不清晰等诸多因素,网站在坚持了不到2年后就关闭了,后来他又涉足无线通信行业,但也以同样的问题结束。

在不断尝试并失败的过程中,李应举逐渐认清了互联网,也逐渐清楚了自己。“我一直在这里,互联网创业让我经历了激情、迷茫、困惑、改变、坚持、成熟的一系列过程。”李应举说,他选择了坚守,但是这个过程相当不易。  

7年后,李应举向记者总结说,河南本土草根网站困难重重——生存期存在规模小、经验少、投机性强、过分依靠模仿等缺点,发展期存在合作心态差、行业自律性低、发展调整慢、人才平台差、激励机制弱等弱点。

“河南互联网长期处于生存型创业环境,因此很多人都短视,有投机心理,这样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无方向、经营无战略,当然也没有人才和客户的储备。”他认为,河南的网络创业者受到观念保守、视野不够开阔、思路不够灵活等因素的影响,河南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必须经过历练。“现在我专业从事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领域,并会让自己在这个行业坚持走下去。网盟的作用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互联网创业者一起抱团发展。”李应举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