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10/9/15 09:56
销售网/客服网/互联网 电脑下乡也需三网融合
0
0

电脑下乡政策自从执行到现在,普遍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响应。而中标厂商根据自己产品,渠道,服务等特点也纷纷制定了各种目标和政策。由此可见这一政策的正确性。不过虽然政策好,但是反映到市场上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据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电脑下乡共销售164935台,销售金额为5.5亿元。在家电下乡产品中排名第五,销售额比重为2.26%。而这与最初预期相差甚远。

在电脑下乡启动之前,各大PC厂商的普遍预测是电脑下乡的销量能达到80万台,甚至乐观者表示可以冲击200万台的大关。那么,为什么结果和预期相差如此悬殊呢?要知道,这一数字对于中国8亿消费人口的农村市场来说实不足为大。那么原因究竟何在呢?

网络不畅缺货严重 用户可选择性过低

首先制约电脑下乡的第一个问题是厂商的销售网络不畅。很多在一线城市非常火爆的电脑品牌其销售网络并没有辐射到广大的农村市场,再加上推广不力,这就形成了其产品销售的制约因素。比如Acer,虽然也是中标企业,但是由于其销售网络并没有辐射到位,所以导致其在很多二三线城市甚至知名度还不如神舟。在非常注重口碑传播的农村市场,这对于产品销售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而在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产品牌由于销售网络辐射到位,推广体制完善。占据了电脑下乡的绝大份额,其中联想海尔方正、同方四家本土品牌占总销售额97%。其中又以联想为最,占总销售额的43.97%。海尔、方正则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国外品牌份额未到 1%,只有惠普排在第五位。根据这则官方数据,销售网络对产品销量的制约因素可见一斑。

其次,除了销售网络不畅以外,产品缺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绝大多数机型面临“有价无货”的尴尬局面。据相关调查和商务部统计数据都显示,虽然各大品牌公布的下乡电脑的售价都在2800元~3300元,但各级市场上3000元以下价位的下乡电脑实际上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由于下乡电脑利润过低,经销商无利可图不愿销售所致。关于这个问题就曾有经销商表示,3000元以下下乡电脑“毛利率太低,还要压货,不但没有赚头,甚至可能亏本。这样亏本的买卖,没有经销商愿意做的”。

最后,除了上述原因,产品可选择性偏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虽然电脑下乡的中标产品多达183款,但真正能够被消费者买到的产品根本没有这么多。而这些还得包含很多只在部分省市中标的品牌,这在无形当中就又减少了60多款产品。据相关统计,在例如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地都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不仅没有下乡电脑的专卖店,而且连一般的电脑销售店面也很少。而就在这仅有的专卖店当中,很多也只能看到1-2台的下乡电脑。即便如此,其价格在补贴完以后也大都在3000元以上。

售后服务网点少 物流运输压力大

除了厂商销售渠道以及分销商的原因以外,售后服务和物流业是电脑下乡的一个制约因素。由于农村市场范围广大,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不仅厂商的销售网络,就连物流公司也很难做到全面覆盖。这就造成了用户想买买不到,坏了修不了的窘境。而由于利润不高,很多代理商在售后维修方面也只是应付差事。PC厂商下发的相关任务他们只按流程操作,并没有差异化运作。

这主要是由于厂商对于基层渠道商的管控乏力造成的,由于都要赶上电脑下乡政策的东风而在基层盲目扩充销售或者服务网点,对于资质审核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的。笔者就曾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发现,很多电脑下乡的维修服务网点是打印店甚至小卖部转型而来的。这样的网点在服务方面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恐怕不得不让人怀疑。

虽然渠道“下沉”,也就是依靠设在县区或者乡镇的渠道伙伴的力量来完成销售及售后工作是目前看来唯一可行的办法。但统一的标准则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造成鱼目混珠的情况发生。在这方面联想做的则比较不错,除了700家县级“地标店”计划,甚至将下乡电脑作为高端聘礼来推广,按照中国农村传统,聘礼看起来越大方越好。而在售后方面,其推行的阳光计划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反响也相当不错。

在这方面,联想新兴市场集团服务运作支持总经理吕再峰就曾表示,售后服务是一个需要上规模的产业。然而受限于人力以及成本,厂商不可能把过多的精力置放于此。合作外包便成了一种双赢的模式。不过在外包的过程当中,由于合作伙伴水平各有参差,难尽相同。这点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产品品牌口碑的下降。所以,给合作伙伴对用户的服务制定一个标准,使之成为标准化服务就成了唯一的解决办法。而且,标准化的好处还在于可以提高服务的专业程度,提高用户对品牌认的可程度。

互联网普及有难度 电脑在家成摆设

我们都知道,电脑下乡政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农村市场消费进而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在提高农民用户的科普教育水平及利用现代科技致富方面也很有好处。而说到科普教育和科技致富,那就离不开互联网。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的新增网民当中,农村网民占了很大比例。但是据最新数据显示,农村网民的数量仅有5000万。减去高龄人口以及婴幼儿,这一数字也实在不能算大。那抑制农村网民增长的症结何在呢?

首先是互联网的普及率,目前我国除了二三线城市或者镇级行政单位以外,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还不很高。这一方面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农民对于互联网的需求度不高所致。在农村,很多人还不能把这个“高科技玩意”和钱挂上钩。而如果电脑不上网,那其可利用价值自然也就要大打折扣了。而且还要知道,虽然有国家的下乡补贴,但3000元钱在农村可也依然不是个小数目。

赛迪观点:

电脑下乡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同时惠及产品生产厂商和广大农村用户的好政策。而从长远来看,农村市场的容量也必定是巨大的。不过对于厂商来说,在获取利益蛋糕之前,还是应该先把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做好,切不可盲目跟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