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政策实施后,广电运营商成功进入互联网市场。而在广电产业日后的进化历程中,若要真正激活产业活力,实现网络向互联网转型已是一种必然。
虽然在三网融合政策中明确规定,广电具有优先进入权,然而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广电来说,这个短暂的时间差并不具备优势,反而给广电运营商带来了压力。同时,仍处于体制内的广电企业在经营宽带业务时,必须面对来自电信运营商的激烈竞争。因此,在业内专家看来,完成市场化转型成为广电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转型”迫在眉睫
不同于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局面,广电部门长期以来工作在事业单位的体制下,并未经过市场化的洗礼,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和向用户收取有线电视费。
虽然近年来,广电一些部门已经开始积极推广模拟电视向数字化电视的改造以及接入网的双向网改,然而,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运营商不仅面临着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换,还要完成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从“公益”向“公益+赢利”转型,从被动为用户提供服务向服务以用户为核心转型。
“对于大多数广电运营商来说,广电网络从行政事业管理体制走向现代化管理体制的转型之路刚刚开始,由于没有范本可以完全效仿,广电运营商在转型过程中不免会犯些错误,这将是广电遇到的最大挑战。”中广互联吴纯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他仍旧对广电运营商的转型之路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不同于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化道路,广电毕竟是国家的喉舌,广电运营商可以举着这杆旗帜加快产业化进程。”
制播分离仍然面临挑战
制播分离是广电企业完成向市场化转型的第一站。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很多地方广电寄望于通过推进制播分离带动广电机构的整体改制,完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过渡。然而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
广电的制播分离或是遭遇失败,抑或是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变化。一位地方广电运营商说,目前走制播分离之路分离出来的内容制作公司在原有事业体制束缚下都无法很好地解决团队长期激励的问题,对于很多广电运营商来说,如何经营一个股份制企业对他们来说似乎有点难。
这也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给广电带来的一个很大命题。今天,广电再谈制播分离,不仅是希望完成广电机构的改制,更希望通过制播分离,实现全国性网络的整合。因为,长期以来,广电企业都是各自为政,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广电运营商的竞争力。
目前,广电已经决定成立国家有线网络公司,迈出了广电实施制播分离的最大一步。
如何掌握产业链?
事实上,不仅是广电运营商持有各自为政的姿态,广电企业也是如此。拿机顶盒举例来说,由于广电运营商在各地数字电视整体转化过程中表现得相当谨慎,机顶盒厂商要根据各地广电机构的要求,“定制”产品供各广电运营商用户使用。这一方面最大化地满足本地运营商用户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条块分割”。
“不同地市、不同广电运营商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不同广电运营商提供的数字电视业务不能互通。反过来看电信运营商的IPTV产业,中国电信在IPTV2.0标准规范中详细明确了机顶盒的各项指标系数,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期深谙于广电企业的流媒体网CEO张彦翔说。
因此,未来,如何制定产业标准,加快广电相关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为广电在三网融合市场的竞争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链也是广电需要去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