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9/18 10:17
NGB将会得到比IPTV更多的国家扶持
0
0

半个多月前,有一则其实很大的新闻但看上去像是个上海的本地科技新闻发布,那就是NGB开始建设。

NGB,NextGenerationBroadcasting,中文则称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这个网络的建成,可以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电视机进入互联网,并与内容提供商进行互动:节目点播。

为什么说这则新闻其实很大呢?因为这是三网融合(原为“三网合一”,经编辑改为“三网融合”)的重大标志,且具有相当的实质性。上个世纪的广电不得介入电信业务,电信业务不得介入广播电视的铁栅栏虽然早已在政策上被拆除,但实质性的业务推动,不是没有,但从来还不曾那么高调过。

不过,这则新闻里更有趣的,不是NGB的启动,而是启动者究竟是些什么机构。按照新闻里所说的,是三大机构出面签订了一个建设示范合作协议: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府。一个可以让电视观众进入互联网的业务,压根没电信(工信部)什么事!

大多数人并不觉得奇怪,既然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还是叫广播电视网,当然是广电总局主导,科技部提供技术力量,在上海试推也自然少不了上海市府。然而,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这个“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广播电视二词,并非是这一代广播电视中仅仅是广播或者电视罢了。

三网融合的核心关键是广电网和电信网(另外一个互联网其实严格意义上并非是一个独立的网络)。广电网和电信网的背后也就是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在一般的概念中,广电负责内容,电信负责技术。这话说得再清晰一些,就是广电主管意识形态,电信则只是保障技术通畅。这样一个分工合作,在媒介大融合时代未到来之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正是因为此,早年国家是严格禁止这两家机构把他们的手伸到对方碗里的:广电和电信必须井水不犯河水。

僵局被打开后,最先出手的是电信一脉,搞的是所谓“IPTV”,南北两地,分别以上海和哈尔滨作为试点开始运作。上海申领到的是中国第一块IPTV的牌照,且另外起了个名字:百视通(BestTV)。IPTV说到底就是借助电信已有的网络带宽,将节目传输出去。而为了让电视机能和电信网络接通,IPTV就有了这么一个东西:机顶盒,俗称“盒子”。2005年上海推出IPTV的时候,是盯着08北京奥运会,希望通过这一盛事将这个业务带动起来(因为IPTV有录制节目的功能),但时至今日,显然IPTV并非主流,毕竟,对于老百姓而言,看电视上电信厅办理业务,实在有些怪异。

但更重要的是,三网融合一事是一项事关国家对于技术利用的取向性问题。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为谁所用大有讲究。IPTV已经搞了四年了,最终还是NGB出马,一方面固然有引入竞争的考量,但国家对于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把控,显然也是必须注意到的。

三网融合所面临的三大障碍在一个一个被解除。先是政策性障碍,当然通过新政策予以通过,技术性障碍随着技术的日趋发达,也可以以“日新月异”的方式逐步优化,最后一个意识形态问题,NGB的诞生,宣告着中国未来的三网融合,极有可能,是广电部门主导的。

虽然中国今天已经号称全球网络人口第一的互联网大国,但与电视机用户相比,网络用户不过是前者的几分之一罢了。微观层面上,驱动电视机用户改广电网为电信网,涉及到消费习惯的重大改变,这是相当困难的事,宏观层面上,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NGB会得到比IPTV更多的国家扶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