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9/9/18 10:15
当前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建设和改造的思考
0
0

目前全国有线电视运营商都在加大双向网络建设改造的力度,但多年以来进展缓慢。近几年由于竞争而带来的改造压力越来越大,又出现了EPON+EoC等新技术。但尽管呼声很高,实质进展却并不大。究竟是什么原因?业内都在思考。有人说是资金问题,有人说是技术问题,也有人说是业务问题。笔者认为都有道理,而且这三点可以说是双向成功的三个要素,但却不是问题的核心。以上问题在今天都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有好项目,愿意投资的人有的是,今天的有线电视行业融资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就技术而言,除了有十分成熟的DOCSIS和局域网技术以外,现在EPON+EoC也是不错的选择;盈利的业务虽然还不多,但许多先行者已经找到了方向。杭州华数增值业务收入已经超过基本业务。笔者以为关键在于规模和决心。规模影响了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但规模只有政策、资本、联合运营三管齐下才可能整合扩大,此非笔者能力所及。笔者只能把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思路贡献给大家,希望能对下决心有帮助。笔者认为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和做什么

许多人下不了决心是因为找不准方向。都说要双向,但究竟为什么要双向?双向以后要做什么?能否盈利?怎么盈利?

笔者认为实现双向的第一位理由是增强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被逼的。如果没有竞争,双向改造的迫切性并不充分——广播业务还有潜力可挖,通过跟有双向网的运营商合作和本地存储也可以实现部分交互业务。笔者四年前就曾主张把广播网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现在不行了,就广播业务而言,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都有比较优势,特别当二者是免费时。二者对有线电视都存在替代关系,因此是生死存亡的竞争。而交互业务如果没有双向网络支撑多数无法实现。电信运营商的IPTV已经渐渐进入成熟和高速发展期,在广电增值业务发展不充分和电信广播业务高成本的现阶段还看不到明显的替代关系。但随着双方业务的发展和融合,必然存在替代关系。从长远看,也是生存竞争。因此对于竞争必须有充分认识,不双向就是等死。必须早下决心、快下决心。在此必须提一下时间成本,时间往往代表机会。时机时机,错过了时间往往就丧失了机会。

第二是自身经营管理的需求。

模拟时代单一业务的粗放式经营已经无法适应数字时代多业务运营的形势,以我为中心(从我出发向广大用户广播)的运作模式必须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按客户需求提供业务)的模式。多业务运营需要运营支撑系统,而运营支撑系统的网络基础必定是双向——网络管理需要双向,用户行为感知需要双向,用户自服务也需要双向。精细管理本身就会产生价值——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更多的新业务和盈利机会也源自精细管理。

第三是发展增值业务,实现三网融合

发展业务既是双向的理由,更是双向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双向发展增值业务,从而增加盈利。否则双向就是找死,比不双向死得更快。

讲到业务,笔者以为,多数、特别是中小运营商需要循序渐进,从已经成熟的、低成本的、简单的业务切入。

许多先行一步的运营商首先开展的业务是因特网接入,而且最早盈利的也是这项业务。

尽管许多广电运营商起初既无资质(经营许可)又无资源(出口),有人说是给电信打工。打工有什么不好?只要盈利!现在还有人说,电信搞IPTV是给广电打工呢!况且一号文件出来以后资质的问题从政策层面已经得到解决。资源可以有许多解决办法,既可以通过跟当地非主流电信运营商合作,又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互换,首先是广电内部。如果控制了视频资源(笔者提过建议),还可以和电信运营商互换。
    其次,许多简单的、低成本的休闲类游戏和益智类游戏都被实践证明是受用户欢迎并有盈利潜力的,特别是带有博彩色彩的。不仅是交互电视,也被IPTV实践所证明。并非只有复杂的、高成本的才能盈利,短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有线电视双向网跟本地电视交互比电话、短信和互联网更有优势,因为更直接、成本更低。如果规模足够大,则不仅可以和本地电视互动,还可以和央视以及省市电视互动。因此与电视互动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越是低成本、高附加值而又简单易行的就越要抓紧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至于VOD,这是老百姓很喜欢、很需要的东西。尽管投入大、运营成本又高、眼前很难盈利,但不得不做。这也是为了竞争——IPTV。你不做VOD,用户就跑到IPTV那边去了。对今天的有线运营商而言,VOD靠收费盈利的主要制约条件是规模。另外,中国最困难的就是向老百姓收费。据统计资料,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VOD真正收费的也只占5%,还有95%是送的。盈利模式靠广告。

在中国,有线运营商做广告受到很多限制,一方面是政策,另一方面是跟电视台的关系。因此有线运营商做广告不能跟电视台争利,要做一块新蛋糕——新型式(互动、用户自已按需搜索、作为电视商务的信息流)、新客户(非电视台原有)、新领域(电视台不做的新领域),避免竞争和内耗。

视频通信近两年发展很快,其中包括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监控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着力发展这项业务。一方面,这是广电、电信共同的新领域,双方应该都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这项业务的目标对象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富人,因此盈利的空间较大。

数字化、双向化为增值业务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有许许多多的新业务有待我们开发。但凡是新业务就会有风险,不能保证做一项成功一项,更不会一下子就成功。都要不断摸索、不断试验,只有坚持才会取得最后胜利。有些人总希望拿一项业务来就可以盈利,这是不现实的。即使在别人那里成功运营的业务,拿到自己这里也不一定成功。即使成功,也是根据自身的经营环境、资源条件仔细策划、全力运作才实现的。

为了使增值业务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笔者呼吁:有线运营商联合起来,为把有线电视做大做强而奋斗!

选择什么技术?

现在市场上技术很多、产品更多,很多人反而无所适从。其实技术多是好事: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情况;另一方面竞争促使技术进步、产品降价。

不知道选什么技术也是下不了决心的重要原因。这里用得上一句经常提到的话:最适用的技术是最好的技术!

搞技术的人往往容易追求技术的先进和完美,但现实中完美的技术是不存在的,技术总是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永无止境的。

先进总是相对的,在一段时间内领先的技术不一定最后成为主流,甚至不一定有生命力。ATM、铱星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对运营商而言,适用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这里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叫适用。适用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要明确做什么,对于双向改造就是要明确要做哪些双向业务,技术与业务相匹配。如果只是做点播回传、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等应用,窄带就可以应付;如果仅开展数据业务,就不需要过多考虑QoS;如果要多业务运营、特别是开展视音频业务,那就必须考虑VLAN划分、QoS。二是适应原有基础,主要是选用技术要与自身资源相匹配。对于双向改造就是要与原有的网络状况、人员素质、资金状况等相匹配。比如,原来已经进行了HFC网络的双向改造,那就应该把CMTS技术进一步应用好,待业务进一步发展、带宽需求有较大突破时再上EPON;如果原来没有进行HFC的双向改造,那就可以选择EPON+EoC。如果光节点覆盖范围较大,那就需要选择动态范围大、传输距离远、可靠性高、运营稳定、接入用户多的技术;如果光节点覆盖范围小,那就着重选择性价比高、带宽高、调制效率高的技术。

目前EPON+EoC方案应用的关键是EoC。因为EPON已经是成熟技术。这里对EoC几个技术相关的问题有一点儿不成熟的考虑:

基带与调制

一般讲,基带技术简单、成本低、户均带宽高、不需要单独的网管。但传输距离近、动态范围小、带宽利用率低,只适用于一个楼道内的集中分配系统;容易受电视机漏电干扰(已有成熟解决方案),施工比较麻烦;还需要选择抗端口环回的交换机。调制技术带宽利用率可以做得比较高(调制指数高),动态范围比较大,抗干扰性能比较好,施工也比较简单。但相应的成本相对较高、管理相对复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