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VoIP业务在国内市场上至今仍处于未得政策允许经营的灰色地带,但并不妨碍它在黑暗中茁壮成长,也无法阻止虚拟运营商对它的觊觎
对于电信运营商们来说,VoIP(宽带电话或网络电话)就像是从魔瓶中钻出来的魔鬼,一直在觊觎着他们的饭碗。
2009年3月23日,全球最著名的网络电话公司Skype表示,将推出一款可以与企业电话系统连接的新版网络电话软件。这款网络电话产品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出现,立即吸引了无数中小企业的注意,并在国内引发出业界的呼吁:政府部门何时能开放VoIP政策?
据了解,为限制VoIP的发展,工信部(当时还是信产部)曾在2005年出台政策,规定除了固话运营商外,任何机构都不得从事VoIP业务。然而,政策禁锢未能奏效,VoIP业务反而不断成长壮大。
现在,这一在4年前推行的政策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关注和质疑。要求政府部门放开政策限制,让VoIP产业健康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更有专家学者判断,“按照国外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国内VoIP业务迟早会放开”。
熟悉电信发展的人都知道,VoIP服务在刚刚诞生之时,只是少数科技痴迷者摆弄的小玩意。在短短数年内,它就凭借着费用极其低廉、服务方式灵活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一步步蚕食着传统固话运营商的领地。
事实上,原信产部当时出台政策封杀VoIP电话,完全是为了保护运营商的利益。现在,随着VoIP的壮大,这一政策还会继续下去吗?业界人士的呼吁,会得到工信部的放行吗?
解禁还是继续封锁,这是个问题。
政策禁锢徒有虚名
网络电话(VoIP)的概念自2003年提出以来,就成为通信市场上的“香饽饽”。争先进入该领域的不仅有思科这样的传统网络厂商,也有IBM、微软等办公软件厂商,更有西门子、爱立信等通信企业。
VoIP的兴起给设备和软件供应商带来了无限喜悦,却给传统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VoIP利用自身的资费优势正在不断地侵蚀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目前,尽管VoIP受到了一定的政策限制,但是仍在飞速发展。
据了解,早在VoIP网络电话业务出现初期,国内政府部门就采取了严格管制。原信产部在2003年2月公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也明确将IP电话业务列入基础电信业务范围,规定只有具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资格的六大运营商才能经营VoIP公司。
2005年9月,为探索VoIP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并为有序监管提供经验,经原信产部正式批准,中国电信在深圳和江西上饶、中国网通在吉林长春和山东泰安的本地网范围内进行基于VoIP的试点,试验重点限制在电脑与电话(PC-Phone)的方式。同时,原信产部强调,除批准试点的两大运营商在规定地区进行试验外,铁通、卫通、移动和联通等已经违规开通的PC-Phone话音业务须立即停止相关违规经营,对VoIP管制的严厉可见一斑。
政府为何限制VoIP发展?咨询与市场研究机构BDA首席分析师方美琴认为,原信产部将网络电话列入基础电信服务进行垄断性市场准入控制的初衷,主要有三点:一是网络电话的质量无法保证,存在断电后无法使用的风险,目前开放市场是对用户不负责任;二是为了保护传统运营商的利益,网络电话成本低、使用方便,对传统运营商的冲击很大,而目前的传统运营商都是国有资产,他们刚刚投资建设了大量的传统电话网,还没有准备好提供这样的廉价业务;三是政府无法监控网络电话,对国家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虽然没有政策许可,但 VoIP还是在一片封杀声中茁壮成长。工信部下属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VoIP业务从2003-2006年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地下”VoIP通话量一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6年VoIP“地下”国际话务量达到5.5亿分钟,收入在4.9亿元左右,增长速度令人惊讶。预计到2009年,我国的VoIP在长途通话市场所占份额将等于甚至超过PSTN及移动(GSM、CDMA)长途业务的总和。
这对于出台政策封杀运营VoIP的国家有关部门来说,显然有一股讽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