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3/1/4 10:22

3G的美好时代

人民邮电报  春辉 郭川 徐勇 高辰

2012年,在传说的“末日之年”,3G却迎来了它的“美好时代”。3G技术不断创新成熟,智能终端走向普及,我国3G用户数突破2.2亿;3G与WLAN扬长避短、有机融合,3G与LTE各取所长、融合发展;“杀手级”应用齐现身,类通信服务、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等争奇斗艳;3G风光无限,其演进技术4G也不甘寂寞走到台前……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3G开始给产业链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移动通信服务向各行各业渗透,铺好了一张张新的画布,等待着我们绘出更加多彩的蓝图。

网络技术开新花

2012年是我国3G规模发展的一年。3G用户净增9200万户,用户总数突破2.2亿户,渗透率达到20%,3G用户成为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3G用户的增长也促进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繁荣。截至2012年1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1.1亿户,达到7.46亿户。

3G用户的增长离不开3G网络的支撑。2012年,我国3G网络建设继续平稳发展,总体呈增长态势。3G已经成为移动网络投资的主要方向。3G技术和产品日益成熟,特别是起步相对较晚的TD-SCDMA网络涌现出一系列创新技术。例如为加强网络覆盖,供应商开发了多款新型RRU产品,更好地适应了3G网络建设的要求。为应对智能手机迅速增长给网络造成的压力,接入抢占技术、公共信道自适应承载、智能终端差异化调度等新技术陆续得到应用,促进了运营商流量经营的发展。为加强TD-SCDMA网络的深度覆盖,领先厂商还开发应用了IRC覆盖增强、信令帧增强、弱覆盖识别及切换、AMRC算法等新技术,进一步完善连续有效覆盖,促进了2G业务的分流。此外,为提升网络速率,改善用户感知,HSUPA自适应增强、双载波/TS0/64QAM等特性相继被提供,推动HSUPA走向商用。

在3G网络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3G智能手机市场迅速扩大,其中国内品牌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飙升。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全新的格局。有统计显示,2012年,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70%,有些品牌已经开始从传统的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发展,这些都是我国3G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3G发展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有待加强。一方面,不同3G网络的发展还不够均衡,有的速率过低、容量不足,有的网络覆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鉴于我国3G用户巨大的增长潜力,3G网络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就要求运营商进一步拓展网络的覆盖深度和广度,努力改善用户体验,推动我国3G的健康发展。

杀手应用终现身

在2G时代,语音电话和短信被称为“杀手级”的应用,至今仍是电信运营商重要的收入来源。进入3G时代,我们一直在寻找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杀手级应用的身影。2012年无线应用技术日益丰富和成熟,让这个身影越来越清晰。

在3G时代,电信运营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OTT(过顶传球)运营商利用3G网络推出了丰富的“类通信服务”,对电信运营商的语音电话和短信收入造成了不小的冲击。2012年被称为OTT元年,以微信、米聊等为代表的类通信应用乘着智能手机普及的东风迅速崛起。现在,打电话和发短信已经不再是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因为用户可以通过“类通信服务”发送文本信息、进行语音通话甚至可以视频聊天。2012年上半年,微信的用户数超过1亿,目前其用户数已突破2亿,增速惊人。如何应对OTT带来的挑战已成为电信运营商不可回避的难题。电信运营商并不孤单,因为OTT电视类服务走向普及,使广电运营商也倍感压力。

O2O应用在2012年也找到了“春天”。O2O即“从线上到线下”,指的就是传统行业的商家利用网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出网上促销、移动支付等服务,是电子商务的新模式。位置技术、NFC移动支付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使O2O从梦想走进现实。地图被称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对于开发者而言,谁掌握着入口谁就掌握着更多用户。这就不难理解,苹果公司为何在其新系统中要放弃谷歌地图而采用全新的地图软件。2012年,国际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也发布了新的地图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帮助开发者开发独立于谷歌的定位数据,以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百度推出了全新的地图服务首次加入了“室内定位”功能。NFC移动支付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准得到统一,开始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其在2013年的发展值得期待。

与2G相比,3G在行业客户方面拥有了更大的市场。例如TD-SCDMA就因为组网灵活、安全可靠等优点获得了煤矿产业的青睐。过去,矿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小灵通技术部署。随着小灵通系统逐渐清频退网,矿用通信系统必须更新换代。TD-SCDMA系统成为矿用通信系统的主流选择。2012年基于TD-SCDMA的矿用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各煤矿企业。

融合技术“玩混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用户数保持高速增长,驱动了用户对移动宽带的需求,特别是对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有机构预测,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到2018年将达到33亿,是2012年的3倍,每用户每月平均流量将从2012年的450MB增长至2GB。PC、平板电脑等用户数将从2.5亿增长至8.5亿,每用户每月的平均流量将从3GB增长至10GB。面对扑面而来的数据洪流,充分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在满足用户对数据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用户体验,是运营商在移动宽带时代制胜的关键。

因此,在积极发展3G、稳妥试验4G的同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数据多媒体业务,对于移动运营商维持用户忠诚度、提高网络利用率、增加业务附加值、获取最大利润等将会带来较大的帮助,这也是在部署3G前运营商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而在3G网络加大部署的同时,3G和WLAN的融合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在实施自己的WLAN热点覆盖计划。从覆盖范围、传输速率、基本业务类别、可移动速率、前向扩展、演进走向等多方面综合分析,3G与WLAN不是一种可以互相取代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可以扬长避短的互补关系。

在4G网络时代,视频流媒体、交互Web等下行流占据绝对优势,TDD高容量、非对称的优势显现。尤其在FDD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推动LTE TDD/FDD融合组网将成为必然趋势。LTE TDD/FDD融合组网已经成为全球移动宽带的重要演进方向。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已经在去年12月18日启动TD-LTE商用网络,从而依托LTE TDD/FDD融合组网为客户提供高效的移动宽带服务。欧洲Hi3G公司在瑞典和丹麦部署并商用了TDD/LTE FDD融合网络。日本软银在已经商用TD-LTE的基础上,已于去年9月底启动LTE FDD商用网,从而开始融合组网经营。欧洲的Vodafone和E-Plus等公司也都同时拥有TDD和FDD频率,并开通了融合测试网络。

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表现为:各种无线技术互补发展,各尽所长,向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无线网络发展,并逐步实现与宽带固定网络的有机融合。

4G扬帆盼远航

2012年,3G不管是网络技术还是应用技术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其后续演进技术4G(LTE)已浮出水面,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商用部署。

对于LTE而言,2012年是一个发展的拐点。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发布报告称,2012年全球LTE用户数将同比增加334%,达到7330万,并将在2013年继续增加至2.057亿。根据GSMA的报告,截至2012年11月,全球已有105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LTE。目前全球已有51个国家和地区的113张LTE商用网络。LTE的舞台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走向了商用。产业链各方经过多年的付出,终于开始通过LTE获得实际的收入。

令人欣喜的是,由我国主导的TD-LTE技术在2012年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全球已有11家运营商推出了商用的TD-LTE网络。TD-LTE产业链不断壮大,芯片、终端、测试仪表等环节实现了快速发展。例如在全球83个厂商提供的560款LTE终端产品中,TD-LTE终端有188款。

在我国,中国移动2012年进行了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工程招标中兴华为上海贝尔大唐移动爱立信、诺西、普天、新邮通和烽火移动9大厂商均有斩获,由此拉开了中国移动进行TD-LTE扩大规模试验的序幕。2012年年底全国TD-LTE基站超过2万个。备受关注的我国TD-LTE频率分配规划也已公布,为TD-LTE的商用化加速发展铺平了道路。2012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香港公司携手中兴通讯、爱立信正式宣布在香港推出全球首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该网络的商用将为我国TD-LTE网络的规模商用提供宝贵经验。

TD-LTE的全球化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目前,全球300多家运营商拥有TD-LTE频谱,但真正开始部署TD-LTE商用网络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对于一些国外运营商而言,TD-LTE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是他们决定是否出手的重要参考。

毫无疑问,在3G之后,4G的发展正在提速,2012年出现了更多的4G商用网络、更成熟的4G技术和更丰富的4G应用。我们能够听到4G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