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10/11/23 10:46

评论:携号转网拼什么?

赛迪网  小刀马

谁都能看的出来,携号转网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移动,在海南的携号转网首先针对的就是中移动的用户,毕竟中移动的用户太庞大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用户和其相比相差过于悬殊了。不过,当携号转网出现之后,这种差距会不会急剧出现转换?这也是很多人的猜测。其实中移动何其不担心如此?于是我们看到天津的携号转网就成了双向的选择,不过这种双向选择出现也无法扭转既有的格局转化,那就是中移动无可避免的将遭受一定数量的用户流失。

但是这对中移动而言真的就是灭顶之灾了吗?笔者观察也不尽然。姑且我们看到这些携号转网的区域非常狭窄,有关部门还处于一种观望之中,看看究竟携号转网之后会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因此要局限于一定范围之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在这两个地方的试点比较顺利的话,很快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地铺开,这才是中移动真正感到头疼的时候。

那么如何才能留住自己的用户?尤其是高端用户,毕竟这部分用户是提供ARPU的强力保障。这恐怕也是很多人都想到的一个问题。很显然,目前运营商打的主要还是资费和服务牌。这也是目前唯一可打的牌。资费一直是移动运营商叫板对手的一种策略。当然以前主要是弱势运营商的一种无奈之举。如今,很有可能也会成为中移动的一个杀手锏。当网络优势不明显的时候,只有靠资费和庞大的用户资源优势来弥补网络的劣势了。

在这次携号转网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中国联通了。中国联通也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大肆宣传,尤其是捆绑了iPhone的一种宣传策略更是让很多用户蠢蠢欲动。中国联通宣布,移动和电信的手机用户办理携号转网联通业务之后,可申请办理iPhone4购机入网。此外,中国联通对核心网的端局、GMSC和增值业务平台等进行更新,以确保携号转网系统及设备运行稳定。

中移动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毕竟在天津是可以双向选择的,虽然可能很多人更倾向于更好的网络标准,但是中移动庞大的用户群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种资源。对此,中移动表示,可以根据号码发起订购(包月业务)/点播(点播业务)网关来源记录号码归属运营商。当移动网关订购/点播号码是原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号段号码时,SP侧平台即可识别为携入号码,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业务。

为了吸引到更多的转网用户,中国联通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服务方式。据悉,联通近期发现市场上出现大量购买联通iPhone合约套餐后出现拆包现象,手机卡被废弃或被低价转给其他人使用,手机终端则入了中国移动的2G网——联通花费不菲的iPhone营销补贴,最终却没有发展到用户。联通推出的“机卡比对”新政策对已购机的老用户没有影响,仅对新办理的用户推行,在推行过程中,联通可能会在合约中写上这一条款。

毋庸置疑的是,在首先开始的两个区域内的携号转网,更多还是聚集在非3G用户中,毕竟3G用户发展还是比较滞后。更多的用户还是停留在2G时代。在这个区域内的携号转网究竟谁的受益更大,目前还真难预料,虽然弱势运营商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用户尝试。但相信中移动的优势也不会差。

最终还是看谁的资费和服务更有诱惑性。至于网络的覆盖优势,相信在城市用户中,差异不是很大。于是,我们看到,天津移动表示,用户只要承诺在“2011年12月31日及以前在网”,其不同品牌的“2006年及以前入网”和“2007年~2009年入网”的用户将获得20元至100元不等的话费奖励,“赠送话费48小时到账”。此外,对于联通iPhone 4分流用户的问题,天津移动还推出iPhone4专用小卡——Micro SIM卡,以解决iPhone4的机卡匹配问题。天津联通为配合携号转网的启动,将会保障iPhone4在天津的供货,用户可提前预约。

在这次携号转网中,联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iPhone4的诱惑力。联通表示,目前iPhone 4合约计划预约用户已超过60万,而且以每天将近1万的新预约用户在增加,预计iPhone 4供不应求的销售状况在年底还将持续。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转网中,中国电信没有什么大的举措,显然对此中国电信还是有点滞后,并且也没有杀手级的产品可以得到用户的眷顾,因此这些转网中相信中国电信的用户增加不多,极有可能还会出现下滑。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