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LTE的承载需求正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由于LTE本身是新技术,它的标准化和产品化也正在进行中,有些需求尚不明确,需要在测试和试商用过程中逐步探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张海懿一语道出目前LTE承载所处的现状。
LTE目前的两种主要技术是TDD和FDD,LTE FDD在全球应用比较广泛,技术相对成熟,而TD-LTE则是由中国提出的一种新技术,也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从全球通信市场来看,这两项技术也开始显露出融合的趋势,而对于LTE承载网而言,未来的承载技术也会体现出多种技术混合搭配的模式,从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PTN以及IP RAN两种技术的相互渗透上,更体现出这一点。
OAM成MPLS-TP核心问题
中国移动研究院徐荣博士向记者坦言,PTN的协议标准—MPLS-TP何时能够被国际标准协会所认可是业内一直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对于PTN的大力推动主要来源于实际的需求,而当标准确立后,将迅速推动PTN的广泛普及。中国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成良表示,PTN的标准未定,其现在只适用于一些新建的3G网络,制约了其大规模推广。
MPLS-TP目前在IETF/ITU-T联合工作组的标准化工作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被业界广泛认可。在2009年10月的ITU-T SG15全会上,IETF宣布MPLS-TP的主要OAM及保护标准的RFC发布时间为2011年4月。
据中兴通讯一位专家透露,目前MPLS-TP已经在框架、OAM需求、DCN等领域形成了标准,其总体需求和架构已基本稳定。其中OAM是MPLS-TP最核心的问题。IETF已启动保护架构的讨论,其中线性保护争议不大,进展顺利,环网保护需求也得到确认,实现机制尚在讨论中,网管需求与架构已基本稳定。最大的争议就是关于OAM PDU定义,竞争较为激烈的方案就是GACH+Y.1731 PDU和BFD扩展两种。
上述专家表示,对于GACH+Y.1731方式,功能最完善,已被国内CCSA作为PTN的惟一标准,目前已得到国内外主要传输厂家和国内运营商的支持,技术成熟,产品具备可商用条件。对于BFD扩展方式,支持厂家主要是Cisco等传统数据厂家,目前标准还不成熟,BFD扩展方式还没有得到商用。
各主流设备厂商对于MPLS-TP协议标准的制定都持乐观态度,随着PTN设备在现网中的规模使用,该项协议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IP RAN日趋成熟
IP RAN被认为是未来LTE的主要承载方式。中国移动已经对分组承载设备进行了两次集采,每次集采中都会集采部分IP RAN的设备,用于对LTE测试的进一步研究。而中国电信考虑自己的现网分布,对于IP RAN技术也是分外青睐,在其近期的LTE测试组网模式中,IP RAN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据记者了解,IP RAN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三大运营商均进行了IP RAN的测试和试点。目前IP RAN的测试主要集中在可管理、可维护方面,在业务承载能力、保护、时钟等方面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IP RAN的核心是路由器设备,在OAM等性能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IP RAN不仅仅受到国内运营商的关注,在海外也有大量应用。华为相关专家表示,其在IP RAN上已经从研究走向了实际商用部署,在国内多个省市也进行了试点并获得了运营商的好评,在海外如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运营商进行了测试和商用。
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
PTN与IP RAN都在不断地演进,运营商在具体建设网络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权。LTE承载技术存在多种方案,在多种场景下,对多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和评估也是目前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承载方案既要适应目前初期阶段的应用需求,同时也需要兼顾未来大规模应用后对于承载网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应具有后向兼容性,张海懿如是说。
从国内的现状来说,PTN技术更为适合国内的现网,中国移动已经经历了2次大规模的PTN集采,总的集采规模超过16万端设备,现网也已经部署了上万端的PTN设备。而对于未来LTE承载的演进来说,各种网络将会转向IP化,PTN与IP RAN也将会出现混合组网的模式。
PTN定位是基于静态部署的下一代传输网络,IP RAN的主流技术是动态协议的路由器,华为相关专家表示,从目前主流路由器厂家的产品路标情况看,路由器支持MPLS-TP接口将逐渐成为业界的一种共识。MPLS-TP在标准化和OAM、保护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是PTN静态网络与IP RAN动态网络之间比较好的一个桥梁。L3功能的缺失被认为是PTN的重要缺陷,然而随着2011年4月份MPLS-TP的OAM和保护标准的发布,PTN支持L3的必要性将逐渐消失,路由器和PTN之间将采用MPLS-TP做为标准网络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