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TD-SCDMA以后,因为这是我们完全自主的技术,有自己的主导权。我们在整个TD-SCDMA发展中,可以从产业链的建设和设计的角度来构造整个产业链,并且根据目前国内的现状来逐步地把一些企业引入到这个产业链当中来,逐步建设,有的是完善,有的是新建,最终构建成完整的移动通信产业链。”
6月7日,中国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先生在人民网谈TD发展现状及前景时表示,“TD-SCDMA大大提升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能力,它还对整体国家的创新型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主持人]:刚才我也提到了牌照是在去年1月份发放的,到现在也已经一年多了,到今天为止,这个TD的商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杨骅]:这一年来,TD的发展是非常快。商用牌照发放后,整个TD产业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态势。 这里面有几个方面主要的成绩。
第一,从系统设备上来说,过去虽然我们做了一些网络的实验和验证,解决了一些网络中的技术问题,但是对于在大容量用户的情况下,网络具体的性能如何提升,2G网络和3G网络如何实现无缝平滑的切换,这种问题我们在过去还是没有碰到过的,因此在牌照发放之后的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在中国移动强力的主导下,系统设备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它在整个系统满足工程化使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天线的尺寸进一步变小,RU单元上升到屋顶等等,这些都给工程建网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条件。同时,在网络的性能上通过组织多次的网络会战,网络性能的指标大幅度提升,接通率大幅度提高了,在2、3G互操作过程中,切换过程中也非常高。通过移动主导厂商共同来参与的网络会战,使得整个TD-SCDMA的网络,乃至TD-SCDMA和G-SCDMA网络操作切换的成功率已经是处在全球业界领先的水平。
第二,从终端和芯片这个环节来说。过去我们在芯片的成本,包括它集中化的程度这些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通过这一年多的用户的实际市场的带动,芯片的水平快速提升,它的稳定性、集中化的程度,包括成本的大幅度下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芯片方面的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了终端的多样化发展。截至目前,我们TD的终端数量已经大幅度地增加,各种的样式和款式逐步趋近于国际上已经商用多年的国际化其他的3G标准的水准,这对于丰富终端的种类来满足市场的供应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三,TD-SCDMA在3G这个阶段实现商用以后,后续的演进的路径也逐渐清晰。我们在去年向国际电联提交了第四代移动通信建议方案,并且去年被国际电联正式接纳为候选标准,今年10月份要通过全球的无线电大会最终确认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标准。 这一事件使得大家对于TD-SCDMA未来发展就建立了很强劲的信心。TD的产业界阵容不断壮大,更多的一些国际厂商,尤其是早期没有参与TD-SCDMA产业发展的,看到了TDLTE的未来,所以都开始大幅度地投入到整个产业中来。在中国移动整个市场上,国际上几乎所有的著名的系统设备厂商、终端厂商、仪表厂商和芯片厂商进入到这个产业里面来发挥各自的作用。
总体来看,我觉得这一年,从网络、从技术演进、从芯片和终端等等方面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今年下半年用户大规模增长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TD-SCDMA两大优势:频谱效率与后发优势
[主持人]:中国的3G存在三种制式:TD-SCDMA在这三种制式中相比较而言,是一个后起之秀。相比较WCDMA和CDMA2000,TD存在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
[杨骅]:我们从大的方向来看,最起码有两点优势。
一是频谱的效率。国外的技术提出的3G标准通常都是以频分方式进行工作的,像我们现在提到的WCDMA和CDMA2000。频分的方式就是发射和接收各采用一个信道,这样对频谱资源的占用相对来说是成对的。而对于TDD来说,它是以时分方式来实现的,它是用时间的间隔在同一个频段上实现接收和发送这两种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我们叫时分双功,它的优势就是占据的频谱资源少,比FDD少一半。这种情况下,对于频率的使用效率是比较高的。
无线频谱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伴随着无线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频谱资源被占用,现实频率越来越少的,这种情况下,TDD的时分双功的高频谱效率的技术体制就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的产业的后发优势。我们知道WCDMA从1987年就开始研究技术标准,我们TD-SCDMA是从1998年才开始起步的。这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产业起步晚,技术研究晚,产业化进程就和其他技术标准制式相比有差距。但它也带来了一个优势,它可以采取更多的新的技术。我们在1998年提出TD-SCDMA这个标准的时候,就采用了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联合检测等等这些在其他技术体制里面过去还没有采用过的新技术,这种技术架构的体现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中国移动在TD-SCDMA网络建设的过程中,现在所提供的设备都是具备了向后续LTE演进的设备。当人们对后续第四代提出需求的时候,整个网络的设备只需要通过增加板卡、软件升级就可以支撑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这就为运营商在后续演进过程中降低网络投资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这里面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比较突出的就是产业化的整体时间表来看,在相同一个时间点上,我们来判断不同技术标准的产业化的成熟度来看,TD还是有差距的。
TD提升移动通信产业竞争力 对国家创新发展有借鉴意义
[主持人]:TD-SCDMA是我国自主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我觉得它是我国自主提出的,它肯定对通信产业链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是什么?另外,它是作为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标准,它对我国促进自主创新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呢?
[杨骅]: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从事这个行业这么多年,从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这里面有三个意义。
第一,在没有TD-SCDMA之前,我们都是跟在欧美的后面去引进、仿制一些相应的产品。由于技术掌握在其他国家和公司手里,所以我们总是要滞后于其他人提一些东西。由于移动通信有一种跑马圈地效应的网络建设规律,后进入者很难在市场上有所表现,这使得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没有TD-SCDMA之前是不完整,整体的水平参差不齐的,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有了TD-SCDMA以后,这是我们完全自主的技术,有自己的主导权。我们在整个TD-SCDMA发展中,我们从产业链的建设和设计的角度来开始构造整个的产业链,并且根据目前国内的现状来逐步地把一些企业引入到这个产业链当中来,逐步建设,有的是完善,有的是新建。最终构建了完整的移动通信产业链。这就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能力。
它不但使得TD-SCDMA完成了整个产业化的工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参与的企业都具备了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创新能力,使得企业不但能够开发TD-SCDMA的产品,也具备做其他3G技术标准的产品的能力。我国整体移动通信制造业的水平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所以这些年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我国企业的产品扮演的作用是越来越强。因此第一个意义是从我们产业内部来讲,从过去不完整零星,到现在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对于后续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TD-SCDMA对于整个国家的各个领域的创新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走创新型国家道路政策之前,我们在前一段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大量所采取的是引进、消化、吸收这样一种模式。自主创新鲜有成功案例,大家对整个发展信心不足,尤其独创性的信心是不足的,TD-SCDMA的成功使得大家对自主创新的信心极大的增强。移动通信这个领域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的创新都能够取得成功,对其他方面来说,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我们大胆投入,我们一样可以取得成功。因此第二个意义就在于对于其他行业的创新的示范性的作用,对于整个的创新能够有一个极大的信心的提升。
第三,模式上的借鉴。TD-SCDMA在走创新过程中,采用了产业联盟的方式,形成了技术共享和企业间的合作,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开发当中设置公共型的技术和实验平台,并且在一些环节上改变过去由串联式发展开发的任务模式,就是产业链不同环节串联的方式必然是周期长,改为并行的方式。这里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都大大缩短了整个产业化的周期,也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一个快速的提升。这种创新的模式可以作为其他行业一些创新型模式的借鉴,其他行业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形成一定范围的合作和优势的互补,缩短整个创新的过程。所以,我觉得TD-SCDMA的意义不仅仅是在移动通信领域,它对于整体的国家的创新型的发展都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