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业务驱动尚不明显的情况下,融合计费更应该以业务发展为中心,充分考虑与原有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计费系统作为运营商的账房先生,在整个支撑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好的账房先生不但能够帮助运营商“省钱”,更能帮助运营商“赚钱”。在全业务时代,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计费系统“赚钱”能力的需求日益高涨。
所谓的计费系统的赚钱能力,是指在运营层面全业务运营和提供的能力。而这也要求计费系统向更具灵活性、统一标准、时效性更好的融合模式发展。
目前尽管业内对融合计费能够实现的功能以及特点持有基本一致的态度,即融合计费账务系统需要实现统一的产品和资费管理、统一的客户资料管理、统一的账户和余额管理、统一的账务处理、统一的收费管理等,从而可以实现对预付后付业务提供统一的产品、资费和服务,支持支付关系的灵活设置,支持跨预付、后付的全业务组合营销。但运营商对融合计费的建设进度却各有差异,而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形下,如何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如何规划融合计费的建设步伐成为焦点。
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朱亚立指出:“融合计费系统的建设需要以业务发展为中心,充分考虑与原有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以此为准,在业务层面以现有业务发展情况为建设基点,从技术角度逐步完成融合系统的平台化、标准化。
以业务发展为驱动
目前各大运营商融合计费系统建设进度不一,认识也不一,但是对实时性融合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其中,以中国电信为代表,最先开始了实时性系统的建设,并建立起整体融合计费系统架构。
在收购C网之前,由于小灵通的存在,中国电信已经实现了宽带、固话以及小灵通一张账单,这可以认为是最早的融合计费。
在得到移动网络的运营权后,业务种类剧增,为了增强竞争力,同时为长期节省IT支撑成本,中国电信开始进一步规划融合计费体系。中国电信规划的融合计费系统包含在线计费系统(OCS)、综合账务、综合计费系统(HotBilling)、余额管理系统(ABM)、统一充值平台等核心系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网元等辅助系统。目前在安徽电信、湖南电信等大量省公司已经完成了这一体系的建设,能够实现移动、固话、互联网、IP等多产品线的灵活捆绑、灵活优惠、灵活营销。
中国电信的领先规划,很大程度上与其支撑系统在整体运营体系中的地位相关联,毕竟固话属于长流程业务,业务开通流程长,需要对整体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人工干预较多。而对于移动业务来说,业务开通流程较短,业务复杂度不高,因此整体支撑系统的建设更多是紧随业务发展建设。
“中国电信在运营全业务之前,就开始进行融合计费系统的建设,从长远来看,不但能够减少未来支撑建设成本,更能在全业务运营阶段抢先一步。”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高级顾问倪然表示,同时由于模块化的系统架构,也让运营商对支撑厂商的依赖更小,能够择优选择支撑厂商,而不是现在每个省份系统只能用一到两家的产品,一旦出现问题,更换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失。
与中国电信提前规划和建设支撑系统不同,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对融合计费系统的建设更为谨慎,他们认为,业务是指引支撑系统发展的关键,在业务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融合计费支撑系统建设的需求并不迫切,在线计费系统OCS的缓慢进展就表明了这一切,与此同时,融合计费的建设难点也严重拖缓了建设进度。
惠普信息软件解决方案信息部门系统架构师杨亚斌认为,实施融合计费的难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看,在实施和管理层面,对长时期的移动业务发展,多种业务的运营让运营商网络上存在不同厂商的产品,如北电、爱立信、华为、西门子,同时各种业务支撑产品也非常繁杂,这首先就对统一视图带来很大困难。同时,融合计费的改造涉及众多部门,在运营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都比较困难;在业务层面,融合计费涉及到很多现有业务流程的改变,可能涉及到不同业务系统和不同职能部门;在技术层面,各厂家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架构差异性也较大,大部分产品处于较封闭的状态,产品互操作性较差。
因此,“在业务并没有完全起来的状态下,以业务为中心,建立端到端的融合计费解决方案,同时考虑技术和业务未来的发展需求,让计费系统逐步平台化、标准化才是目前融合计费的关键。”朱亚立指出。
在这个先有业务支撑系统,还是先有业务的问题上,朱亚立认为因地制宜,视各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情况来决定更为恰当,这样不但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支撑系统建设方向,同时能平摊系统建设成本,在支撑系统投资锐减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更有意义。
实时性计费打头阵
随着竞争的激烈,客户对实时性在线计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这也驱动运营商开始了以实时性在线计费系统为主导的融合计费建设。
爱立信融合计费支撑系统的刘经理表示:“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OCS系统的建设对内为了避免更多的坏账,对外则是希望能够满足客户实时性服务的需求。”
在传统网络中的计费功能往往基于话音、数据、多媒体内容等不同类型的业务体系纵向并行发展而来,造成业务间计费的孤立,在线计费和离线计费采用完全不同的机制分别处理,造成客户细分营销策略不得不受到预付费和后付费的天然阻隔。同时,由于不能实时控制通信费用,造成的坏账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运营商的账务。为此,融合预付费和后付费,实现实时性在线计费已经极为迫切。
中国联通从去年开始在全国部署在线计费系统OCS的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但是涉及融合计费的其他方面尚未开始。中国移动目前仅少数省份完成OCS建设,据可靠消息,中国移动已经提出在今明两年开始实时性计费系统的大规模建设。
慎重选型
不管是以业务为中心逐步建立融合计费系统,还是大张旗鼓的规模建设,融合计费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只是运营商的建设进度不一,但其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不容置疑。为此包括Amdocs、Convergys、惠普、亚信联创、华为、中兴软创、爱立信、神州数码思特奇、天源迪科、广东从兴等支撑系统公司都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但到底如何评价这些方案的好坏呢?
“在新系统规划过程中能否考虑到老系统的割接是融合计费系统建设的关键。”朱亚立指出,“毕竟老系统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而成,承载着大量业务和用户,完全抛弃是不现实的。”
与此同时融合计费系统的运行效率也是选择的重点。计费系统的基本要求就是高效、稳定,如何在实时计费的前提下,更快更准确地提供给消费者良好的感知,也是系统建设的重点。爱立信的刘经理表示,衡量融合计费系统能力的高下,一方面是系统配置灵活程度,对各类业务的支撑程度,另一个重点则是引擎的效率,系统架构的先进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否满足运营商未来业务的发展需求也是选择系统的重点,很多厂商的规则引擎设计的计费种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可能造成很多计费优惠组合不出来。因此爱立信刘经理认为:“具备较强前瞻性、可满足规则需求灵活变化和不断扩充的融合计费系统,才能够满足运营商更长远的业务发展需求。”
另外,伴随未来融合计费系统日益复杂,目前对于系统的可维护性的关注也需要纳入选择要点,易学、易操作的融合计费系统能够大幅度提高运营支撑工作效率。
■方案推荐
爱立信:新一代实时计费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实时在线计费系统提供商,爱立信为超过40家运营商提供融合计费服务。爱立信不仅具有丰富的实时计费项目实施经验,并且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统一融合计费引擎,支持以账户为中心的业务交叉优惠能力、灵活的规则管理工具以及对未知业务的批价能力,更好的助力运营商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计费融合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供对国内业务的全面支持,爱立信表示,他们已经着手针对目前国内运营商的情况进行本土化支撑。
惠普:将政策和促销模块从OCS剥离
国内第一个实现融合计费的安徽电信,就是采用了惠普的在线计费解决方案。惠普实施的在线计费系统(OCS)解决了安徽电信实时信用控制、实时预付费的整体计费,支持移动、PHS、固网、宽带、电信增值业务等预付费的开展。
同时,惠普最新的融合方案将策略与计费解决方案以及惠普策略与计费解决方案从在线计费系统中剥离,使得运营商拥有更多的计费种类选择,更加便捷地设计计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