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信运营商近日推出3G上网套餐按日计费,每天仅需5毛钱,就可使用3M流量,还不区分本地和国内漫游。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日租套餐,不使用就不计日租。
显然,按日收费,是超越计流量、计时长、包月之后的商业模式创新,吻合了用户明明白白消费的偏好和体验。
计流量,总让人感觉电信运营商明码标了个躲猫猫价,上网提心吊胆,就怕碰上卖人肉包子的黑店。计时长,稍微进步了些,忽悠的成分少了一点,不过上网看钟点的滋味也不大好受。包月相对来说更科学,不用琢磨流量、时长那些破事,但总好像有些死板,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斗鸡眼似的天天盯着手机上网。现在好了,哪天需要,那我就用手机冲一下浪,哪天看电脑多了,老眼昏花电脑脖,我就休息一下,也不用担心被运营商黑了。
目前,其它两家运营商还没有跟进,说明这的确算是差异化竞争,背后折射出各家运营商市场优劣势差异。固定运营商的光纤,渗透进城市每个毛孔和角落,互联网骨干网又处于第一梯队,从来都是坐地发结算财。网络是沉淀投资,大家不上就是浪费。其实,最最人性的套餐,应该是包日,而且不计流量,也不计时长。
遗憾的是,这次按日收费还是个假冒伪劣产品,还需要算计是否超过了3M流量,超过3M的部分每M五块钱。因此,这个伪按日收费,更多地是让你尝鲜试用的意思,虽然不是免费试驾,手机上网门槛总算削低了些。
这的确是个进步,因为其中还折射出价格监管改革的影子。价格监管要代表消费者利益,这是最大的政治。上网是纯垄断业务,因为一旦入了哪家的移动电话网,用户就被锁定了。想要上其它两家网络,这个并不容易。除非你再花钱去买另外两个技术制式的3G手机。因此,对这等纯垄断型业务,价格监管就只有一个字:降。
这样看来,按日收费,还算是重组促进竞争的一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