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5/21 11:00

无线城市的中国式突围

互联网周刊  

每种模式都有盲区,但如果打破盲区,互为借鉴,重新组合,未尝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无线城市并非新鲜概念。从第一次在2002年由美国费城提出至今,七年已矣。由于看上去太美,这七年,“无线城市”热潮一直未见消退。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七年磨剑的辛勤孕育并未结出预期的硕果。如此纠结的热情和挫折,不断驱使业界专家寻找原因。

目前一致的看法是:无线城市的症结归根结底在于其商业和盈利模式无法有效解决。没有可靠的盈利渠道,无线城市项目无法获得持续的资金来源,网络建设难以进行;另一方面,现有商业模式难以被认可,使得用户市场发展缓慢,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很高。恶性循环的结果是,运营企业不断撤离。

如此看来,“天空之城”的建设似乎走入一条死胡同。但悲观和希望往往一线之隔,如果能打破盲区,无线城市突围之前。

无线城市是否免费

将无线城市视为一种基础设施并不夸张。一个公认的观点是,无线城市在最初的市场规划阶段由政府起关键的指导和进行投入是必要的,但随着无线城市的规模化发展,政府不可能一直持续买单,必须尽快实现商业化运营。

事实上,是否免费一直是无线城市的争议话题。免费的好处在于能很快聚集大量用户,发挥平台效应。负责北京无线城市建设的运营商中电华通曾表示,等用户规模扩大后,借鉴新加坡等城市的免费模式,即对行业用户收费,而对普通个人用户实行免费。

但这种说法还是遭到业界不少质疑。目前,中电华通的无线城市网络是以WiFi技术进行热点部署。WiFi的价值在于热点而不是全面覆盖,但随着近年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火热,全覆盖也将成为一种竞争优势,这显然不是WiFi所擅长。“即便只进行热点覆盖,也需优化网络,改善进行室内信号,仍需巨额资金,这要谁去买单?”电信专家项立刚提出质疑。以中电华通个体的能量,显然无法完成。而以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大面积免费推广,政府的财政必成负担。

但从历史角度看,无线城市低价甚至免费是大势所趋。《商业大趋势: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作者琳达•桑福德便认为,价值可以不断被转移,形成一种价值网络,以更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和效益。这就像空气,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但却无法被垄断收费。

尽管对无线城市免费模式有着种种期望,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免费模式还需解决和传统运营商的关系。

“政府在保护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说,“一旦无线城市落成,传统电信运营商将会利益受损,他们的用户将被大量分流。”

电信业重组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成为中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中电华通等二类电信运营商都有无线城市运营资质。但WiFi的VoIP((网络电话)无疑会对传统运营商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事实上,无线发展得再好也离不开有线的支撑。无论哪种无线接入方式,都离不开传统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

一边是巨大的需求,一边是基础资源的巨大投入。在此矛盾中,无线城市的商业模式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打破盈利困境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无线城市有四种商业模式。在各自优势之外,却也都面临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租金模式相对于固网接入,无法体现其明显优势;广告模式下,其收入仍然无法长期支持其网络运行;开放共享的“FON”模式全民建网,踢走运营商,似乎“世界大同”无限美好,却有导致“无政府主义”之虞;而政府买单模式也非完美之策,输血之后,如何造血成为难题。

每种模式都有盲区,但如果打破盲区,互为借鉴,重新组合,未尝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无线城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其技术问题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运营模式。可是互联网从来就没有盈利模式。”对此,阚凯力提出“政府主导,全民共建”是适合我国无线城市发展的模式,所谓政府主导就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行政府专网,在此基础上成立“无线公社”,覆盖市区街道、公共场所等各个场所。单位可以入“社”,个人也可以入“社”。

在全球无线城市领域,新加坡和台湾被公认为比较的典范,有不少可借鉴处。

在中标无线城市建设后,新加坡三家电信运营商ICELL、Qmax、SingTel主动提供将继续提供512K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直至2009年12月31日。“用户浏览互联网是免费的,但是在上面使用的增值服务要收取费用。”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局长莫文波解释道。

台北无线城市——Wifly项目,现在的运营者是安源资讯公司。对其商业模式,安源资讯副总裁张圣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不收用户的网络使用费,但是,要找到愿意为用户付费的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可能是个人、政府、运营商,也可能是战略投资第三方、设备商或者广告商。

德瑞电信咨询公司咨询顾问张博然就认为,在“无线城市”建设初期,即用户习惯培养阶段,可尽量采取“上游付费”模式。所谓“上游付费”,就是指由上游的广告商付费,而使用无线网络的用户则不用支付网络服务费,只是在接入网络时自动打开一个广告网页。

——中国无线城市的突围或许可从中找到灵感。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