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市场
2009/4/29 09:53

3G之战,联通可得多思量

博锐管理在线  韩光浩

随着3G牌照的正式发放,国内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正式开启了决战3G的大幕。中国电信率先推出其3G品牌“天翼”,诉求点为“互联网手机”。中国移动也迅速发布其3G品牌标识“G3”,打出“引领3G生活”的口号。在电信和移动3G品牌和业务均强势亮相之际,3个多月,中国联通却迟迟没有动静,终于4月末,联通推出了张艺谋为名主打拍摄的3G热身片,又以WO的全新亮相终结了人们的猜测。

然而,翘首期盼联通3G的消费者却纷纷抱怨,张艺谋的这个超级大制作“技术含量”太高。也有业内人士谈论,电视上看了第一遍确实很震撼,但以为空客的广告,在视频上看第二遍认为这个可能是联通赞助的公益性广告,第三遍感觉联通是在为整个3G做知识普及工作。而中国联通这个背书品牌的前期重造的乏力,也给联通全新的全业务品牌WO和3G品牌沃的推出带来了一丝阴影。

联通这个3G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抛弃过去,想展现全新未来和默默做事,先不去管对手在干啥,这两种矛盾心态在联通的3G前期战略中的思维斗争一时间展露无疑。

先发固然有先发的优势,后发却也同样可以做到后发制人,中国联通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下好3G品牌推广这盘棋,真的需要好好思量。

联通3G战略的前期闪光点

自从3G牌照发放后,联通由于整合新团队的需要,和吸取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整体营销的态势表现的相当保守,一来,联通的沉默战术可以将前期的市场教育成本让移动和电信两大巨头分摊掉,二来,坐山观虎斗,可以让两大巨头消耗掉一些后期的粮草弹药,其三,联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WCDMA的优势可以让他等待对手的弱点出现,再反戈一击,第四,联通也知道,过多,过高的宣传格调让消费者的期待吊的过高,最终吃亏的是自己,联通这方面的教训不算少。

所以,联通在3G发牌后,展现的营销姿态非常保守,也非常理智,这展现了联通的一方面的优点。

一 差异化的3G品牌战略,对手是苹果,我就是桃子。

别人是苹果,我就做桃子。在产品环境中,一种产品是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的。顾客肯定会将苹果与苹果比较,你要做的是不让他们这样比。怎么比?让你的竞争对手成为苹果,而你是桃子。

移动的G3标识属于承载网标识,不作为单独的客户品牌存在,而是充分融入中国移动的三大品牌:神州行全球通动感地带进行推广。天翼,英文名称“e surfing”,是中国电信为满足广大客户的融合信息服务需求而推出的移动业务品牌。而中国联通推出的WO全业务品牌无疑具有相当的差异性,更体现了3G精彩的感性因素,体现了联通营销从左脑到右脑的转移,我们听到WO这个词时,脑海中会立刻浮现一个兴奋或幸福的表情,看来从前联通最致命的品牌鸿沟问题,这次在市场部的内部得到了充分的沟通解决。

二 设计具有国际化的大气,体现了WCDMA的特点。

和移动和电信的具有中式情调的3G品牌不同,WO本身的国际化感觉比较浓厚。和现在全球应用最广泛的WCDMA制式的背景应该具有很大的联系性。

应该说,联通WO的推出,是具有相当水准的。

1 线条简洁,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凸显了联通3G网络的个性

2 朗读简单,音律优美,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能够广泛传播

3 标志简单,易于复制,易于形成规范,降低了品牌管理的成本

联通的前期3G策略不可谓没有闪光点。然而,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劣,噪声越来越多,消费者只会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内容,而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品牌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品牌自身的绚丽形象。这一点,联通看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联通3G的前期战术需补缺陷

当人们自言自语时,叫做精神错乱,当企业自言自语时,就叫做营销。联通可能在WCDMA时代,自信心又一次大大膨胀起来,好了伤疤忘了疼,多年来的教训告诉我们更告诉了联通,联通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也看到了联通的一些战略不足,以及给自己带来的缺陷。
 
1 新品牌的核心价值不清晰

姚明、张艺谋,联通惯用了大牌,气势不可谓不大,但类似联通这样的形象传播,只是联通自己的形象展示,并不是消费者眼中的“中国联通”,如此广告传播,除了再一次宣扬了这些主角的知名度之外,就只有传播资源的浪费了。

应该说,从左脑到右脑的跨越中 ,联通新业务品牌的感性策略让我们眼前一亮,但在背后,战略制定者不能感性的一塌糊涂,感性的背后是科学的理性判断。

在沃的品牌亮相中,我们发现这个品牌外在表现虽然时尚,但深究其中,它的品牌核心价值还欠能深刻打动消费者内心的差异化东西,只是标榜精彩,略显同质化,哪个运营商不在说自己精彩呢,还不如“让一切自由连通”,至少有打破垄断的个性,不是玩这样的文字游戏。

2 背书品牌的问题没有处理好

联通希望走“戈尔巴乔夫”的路线,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苏联改革的“新思维”,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改革”。 与此相仿,联通也希望让企业品牌迅速淡出市场视线,让WO这个全业务品牌能在市场上实现根本性的颠覆,展现新时代的全新通信魅力,和竞争对手对等竞争。

联通的思路不可谓不高,但关键是消费者能够忘记新品牌后的联通品牌吗,就像中国产品的背后,离不开中国这个国家品牌一样。但纵观2009年,新联通的企业品牌重造并没有抓住机会,当然也没有可能为自己全业务品牌的推出加分。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