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是中国电信业百年来第一个自主创新的完整的通信技术标准,对于实现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TD-SCDMA的建设、经营和演进的任务,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中国移动的头上。如王建宙总经理所说,如何成功运营TD-SCDMA,“这是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考验,是对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考验,也是对公司员工的智慧的考验”。
我认为“无线固话+标准资费”是TD-SCDMA成功运营的突破口。
电信业是个规模经济性十分显著的行业,TD成败的关键在于TD用户规模能否迅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靠“移动互联网”扩大规模是不太现实的,扩大规模还是得靠最基本的语音业务。
中国目前还有3.5亿固话用户,其中很多用户都对固话“月租费”强烈不满,但由于固话的垄断,这些用户别无选择。发展TD,中国移动可以采取“目标集中”战略,利用“打一个算一个”的标准资费发展“无线固话”,吸引对固话月租不满的用户。
“无线固话”绕过了当前阻碍TD产业发展步伐的TD终端问题和网络覆盖问题,是一个“扬长避短”的运营策略。“打一个算一个”是很多固话用户的心声,所以“无线固话”发展一定要体现出“资费简单、透明”这个鲜明特征,将TD所用的188号段打造成一个让人“放心”通信品牌。所以,TD资费策略不应该依靠“资费套餐”,而应该采用无月租、免来显、不分长途的“标准资费”。
发展“无线固话”除了重点突出“标准资费”外,中国移动应该采取全国统一资费、统一营销的方式,从而降低营销成本,使得营销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充分体现“一个中国移动”的整体力量;在TD终端问题上,应该以市场销售为主,避免落入终端补贴的陷阱;对于TD尚未覆盖的地区,建议采用188“号码预留”业务防止客户转网,吸引现有客户将家中固话替换成“无线固话”。
TD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建议国家对TD实行有期限的不对称结算政策,以扶持TD尽快做大做强;另外应该限制其他制式的“无线固话”,确保TD能够安然度过产业发展的“婴儿期”。
以下内容是一些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一)规模决定TD成败
电信业是个准入门槛极高的行业,这点在中国尤为显著。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没有数千亿的投资,没有十多年的努力,根本建不成一张覆盖全国的高质量的网络。在达到一定的规模(经济学上称为最小经济规模)之前,运营商只能是赔本赚吆喝,联通搞CDMA就是前车之鉴。当年联通运营CDMA时,采用了独立运营和大规模送手机的策略,导致其运营成本非常之高,人为推高了CDMA网络实现盈利的所需的最小经济规模;而在用户发展策略上,却又实施高端战略,自己给自己限制了用户的规模,导致CDMA迟迟未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再加上资费水平越来越低,其所需规模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就造成联通的CDMA网络基本上一直在亏损。
中国移动发展TD应该吸取联通CDMA运营的教训,一是要采取一切措施,降低TD运营成本,从而降低TD的最小经济规模;另外就是采用合适的用户发展策略,迅速扩大TD用户规模。
影响移动运营商最小经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资费水平和运营成本。资费水平越低,就意味着最小经济规模越大,而目前移动资费水平已经非常之低,任何运营商都已经不可能象以前一样靠“撇脂”战略来实现快速滚动发展,因此中国移动在资费方面一定要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应该主要以结构性优化为主,在保持总体资费水平基本稳定情况下,减少资费结构失衡现象。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中国移动一向做的不错,为发展TD中国移动已经采取了与原来的网络完全融合的战略,通过共用核心网、支撑网、服务网来降低运营成本。不过在运营成本方面,最需要引起警惕的就是“终端补贴”策略,“终端补贴”是个巨大的沼泽,是个看似美丽的陷阱,一不小心陷阱去,将会让公司数年内都难以翻身;巨额的“终端补贴”,是一种短期行为,其实质就是“饮鸩止渴”。
为了扩大TD用户规模,除了要采取正确的战略、合适的定位外,还要降低客户购买的成本,消除TD用户规模发展的障碍。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实施“三不原则”,即“不改号、不换卡、不登记”,就是降低客户迁移的成本。但是目前TD终端都在向“复杂化”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导致终端迟迟不能成熟,也导致客户转向TD的“终端成本”将会非常之高,这样的一个终端策略将会对扩大TD规模构成严重不利影响。所以,目前的TD终端策略应该是做“减法”,减少功能,降低价格,提高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