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8/11/3 09:28
“无线城市”是城市的“第五项公共设施”吗?
0
0

北京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无线城市”,并在奥运期间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接入服务,一时间“无线城市”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掀起了一轮建设高潮。我国大陆有十大城市北京、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扬州明确了“无线城市”计划,并且开始建设。

“‘无线城市’是现代城市的‘第五项公共设施’的说法成为一股潮流,同时还有别的类似提法,例如“第五公共事业”、“第五公用事业”、“第五基础设施”等提法。问题是,“无线城市”能成为“第五项公共设施”吗?

“公共产品”是什么?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关键特性: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对于公共产品来说,这二个特征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公共产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向全体公民免费提供的纯公共产品,以国防作为代表;第二类是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即城市建设中的水、电、煤气和交通,此外还有教育、司法等。

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存在之处,必然是市场机制运行失效或者严重低效,导致私人经济难以存在的地方。第二类准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多采用高度垄断经营的方式,社会目标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追求商业利润。因此,国家不仅要对这类企业拥有全部或绝大部分资产所有权,而且应由国家来直接经营,这包括由政府财政筹资创设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企业,政府直接任免企业负责人,对进入或退出的企业实行控制等。如果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企业为私有,则国家会严格监督、管制这一类垄断企业,避免虚报成本,或者利用垄断地位谋利。

由于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它使得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将无法按其价值收费。此外,由于市场机制运行失效或者严重低效,才导致准公共产品的出现。城市的水、电、气和交通,具有高度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体现社会公平,如果由纯粹的市场机制发挥效用,由纯粹的市场化公司提供水、电、气和交通,会导致城市的落后区域产品供给不足,发达区域重复建设。因此,作为四类城市基础建设的水、电、气和交通,采用了政府主导的垄断经营方式,这是退而求其次的解决方案。虽然垄断经营导致低效已成共识,但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政府主导下垄断公司提供准公共产品方式满足需求。

“无线城市”是否能成为现实意义上的公共产品?

可见,一项产品或服务能否成为公共产品的必要条件是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无法实现有效供给,只能由政府出面提供。

“无线城市”能成为公共产品吗?下面将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无线城市”可实现消费,具“排他性”和“竞争性”。“无线城市”的网络是建立在现代电信技术基础之上,有着完善的计费技术,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无线城市”使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无线城市”并不具备公共产品的严格特性。这是国际上欧美国家在建设“无线城市”的时候,大多采用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主要依托运营商公司进行“无线城市”的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原因。

第二,不能由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就误以为“无线城市”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界定,并不是根据由谁承担成本进行划分。政府承担部分的“无线城市”成本的现象,只是表明政府作为投资人的角色。政府购买“无线城市”的接入服务,只是表明政府作为消费者的角色。

第三,不能因为“无线城市”不赚钱,就是应该成为公共产品。由于众多的公共产品以不赚钱的面目出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误解,以为如果出现了一个不赚钱的好东西,那就应该成为公共产品,由政府买单。实际上,“无线城市”陷入盈利困境不能自拔,这是由于“无线城市”自身的应用缺陷造成的。“无线城市”的蓝图是美好的,可惜的是多年以来,“无线城市”并没有显示出应有的价值,从而导致”无线城市”陷入困境。

第四,“无线城市”并不是城市的必需品。“无线城市”的应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应用,例如市政、公安、交管、安全等部门的应用。另一部分是针对大众的应用,主要是提供了人们工作、生活、娱乐中的上网便利。

目前,市政、公共安全和服务部门对城域无线网络有着强烈的需求。无线网络可为公安、消防、急救和公共事业等政府服务部门提供统一协调、指挥调度。需看到的是,这些功能在现有通信网上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随着我国3G的发展,在可以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的3G的升级网络上,这些政府的城市、社会管理服务部门的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而且,现在的全球眼、神眼业务都可以提供即时的视频监控服务。

有专家说,“无线城市”提供的服务成本低。但是,摆在眼前的现实情况是,政府为其自身的应用支付的费用无法支撑“无线城市”的运营,这意味着,没有大众的付费支持,“无线城市”难以为继。而大众的付费行为,就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

针对第二部分的大众应用,现有的固定宽带接入已经广为普及,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网络、广电部门的宽带接入网络以及众多小公司的宽带接入网络已经遍及城市的各个角落,宽带接入价格已经很低廉,加上电脑的广为普及,上网已经不再是神秘昂贵的事情。

现在,随着2G、3G的发展,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或者通过移动上网卡接入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移动数据业务的价格越来越低,移动数据网络的速率越来越高。从移动数据网的覆盖和速率上,难道不能视作某种意义上的“无线城市”吗?

“无线城市”的初衷是提供便利、低廉甚至免费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现实却是“无线城市”的建造、运营、维护、升级地成本很高。更为重要的是,“无线城市”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价值空间不大,“无线城市”在广大居民的工作生活中,并非是必备服务。这也是“无线城市”难以从“免费”过渡到“收费”的重要原因。“免费”,高昂的成本谁来承担?“收费”,有多少人愿意交费,交多少费?

“无线城市”的严酷现实

1.先驱成先烈

在全球最先提出“无线城市”概念的美国费城,美国“无线城市”的先驱EarthLink于2007年中就宣布放弃费城的无线网络。2008年5月13日,EarthLink宣布在免费奉送所有设备外加100万美元都无法找到买家的情况下,决定一个月后关闭费城的无线网络,费城市政府不得不亲自出面寻找买家。

2.煎熬中期盼

拥有全球最完整“无线城市”网络的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于2005年建设成为“无线城市”,采用的是企业出资建设后再通过收费逐步收回投资的办法。目前,台北的各类付费用户数量在每月4万左右,但平均用户达到20万后才可能实现盈亏平衡。运营商安源资讯正经受着巨亏的煎熬每月亏损1000万新台币目前勉强维持运营,前途未卜。

3.及时退出

2008年6月初,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取消了在其主要城市中心部署免费无线网络服务的计划理由是财力不足。该州商业部部长Eric Roozendaal表示“当前政府基于技术和财政的理由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服务是不切合实际的做法。”发现不妙,及时撤退,也是一种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