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2008/10/24 16:56
G网用户直接转入TD意义不大
0
0

TD-SCDMA和中移动的展台无疑是2008国际通信展上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受观众们关注的。中国移动与TD联盟首次联合展出无疑让业界看到了中国移动发展TD的决心。同时,有消息称中移动已经在内部召开TD(即国产3G)会议,要求相关TD手机企业配合其“三不原则”,即未来G网用户过渡到TD网络“不改号、不换卡、不登记”原则。

不改号即GSM用户加入3G网络后,可以保留原来号码;不换卡即用户可以把其G网SIM卡,直接插到TD网络的U-SIM卡卡槽中使用;不登记即用户不需要到营业厅去办理,可直接在网上进行识别。但是笔者对GSM卡与U-SIM卡通用这个措施能够对TD普及起到的推动作用持疑问态度,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

更换SIM卡不是关键因素

自从2008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了TD试商用,虽然在网用户突破10万人,但是自发购买TD手机的用户不足1万人,而且这其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媒体、第三方客户端软件企业,因此自发购买TD的普通消费者更是少数。

TD手机在10个城市试商用的方式是采取U-SIM卡号码和手机捆绑销售,也就是说用户不能够只购买TD手机,或者只购买U-SIM卡。只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中国移动希望依靠这种捆绑关系,带动TD手机的销售,毕竟目前中国移动花费了巨资进行TD手机的采购,要弥补这些采购成本必然需要大量的销售TD手机,所以采取捆绑销售的方式。

我们先不谈当前TD网络是否好用,因为TD最直观面对消费者的是TD手机,TD手机的外观是否好看、质量是否过关、品牌是否过硬、价格是否合理、购买渠道是否方便、性能是否强大等等,这才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

而现在用户不愿更换TD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TD手机的质量、品牌、价格不满意,同时TD手机应用性方面对GSM手机没有较强的替代性,这都是TD至今区区不足1万自发用户的主要原因。至于是否需要更换U-SIM,笔者不认为这是阻碍TD普及的关键因素。

阻碍TD普及的主要因素是TD终端

从TD手机的质量上来看,目前TD手机在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信号不稳定、频频死机、待机时间过短等;而手机品牌方面来看,五大外资品牌除了三星LG外,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并没有积极的投入到手机终端的研发中来;而在价格方面,普通TD手机的价格高达2000多元,在手机市场竞争激烈,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消费热情低迷,手机平均价格持续下降的形势下,TD手机属于高消费。而且这些TD手机人性化设计方面十分欠缺,操作不便捷,屏幕过小不利于视频通话,菜单没有优化等问题严重。

此外,当前TD手机对GSM手机的替代性并不明显,很多人使用TD手机最多是找拥有TD手机的用户进行一次视频通话,其他的应用方面基本没有差别,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第三方客户端软件、GPS定位、push-mail、IM聊天等等,GSM手机都完全可以实现,因为没有新的应用来刺激用户更换GSM手机,这也必然阻碍用户扔掉手中GSM手机的热情。

当然,降低TD手机的售价是个不错的策略,但是由于TD芯片目前还没有大规模量产,导致中国移动TD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因此TD手机销售价格也很难迅速降低,毕竟中国移动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进行话费补贴的同时,还亏本销售终端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目前TD手机仍用中国移动集体采购和定位销售,没有进入手机卖场等渠道,这也是不利于TD手机的销量增加。

笔者仍然坚持的认为,要想促进TD快速普及,最重要的是解决终端问题,很早之前我就提出“五大外资品牌同时发力TD是TD普及的关键”,但是至今中国移动仍没有找到让诺基亚们加入TD手机研发的好方法。

由此分析,无需更换SIM,这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让用户减少使用TD手机而带来的换SIM的麻烦,但是没有从本质上根除阻碍TD手机普及的主要因素:TD终端因素。中国移动应该做好TD终端的质量、品牌、渠道在前,移动G网直接转TD在后,而中移动现在却是颠倒了顺序,因此很难见成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