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2010/11/26 08:01
物联网业“热发展”还需“冷思考”
0
0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物联网在国内一些地区大有“热发展”的势头,但不少专家却及时地在提醒要“冷思考”,一些政府官员也在趋于冷静。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及物联网应用论坛上,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发展物联网切忌“头脑发热”。包括中科院微系统所所长王曦院士在内的专家也在各种场合表示,物联网还不是一个成熟产业,如果没有宏观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容易陷入某种程度的混乱无序状态。

十一五”期间,上海投入物联网的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今年4月,《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公布,明确要通过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等十个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将上海打造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嘉定、浦东等地已被列作上海物联网重点发展地区。

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对记者说,发展物联网,要充分估计到这一产业成熟的“过程性”,在技术、产业及应用的衔接上寻找突破点。物联网距离我们的生活,“要说近也很近,要说远还很远”。我们现在的生活里,有一些物联网的“片段和影子”,比如用于交通管理的一些“探头”和感应器;一些货品上的电子标签等。但是物联网要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还有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新兴产业的发育和发展过程,切忌“头脑发热”,不能盲目拍脑袋“大干快上”。

王曦此前在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海)论坛上说,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全国20多个省份纷纷启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工作。表面上看,物联网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但由于没有宏观上的统一协调与规划,各地仅立足于各自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目标,造成全国范围内物联网产业化陷入某种程度的混乱无序状态。

他认为,目前以行业为导向的物联网建设,也是一大阻碍。公安、交通、环保、电网等领域“各自为政”、独立设计,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共享。物联网的各种协议和体系架构,需要迈向统一的标准。只有在统一的标准下,才可能尽快推进物联网产业链的成熟和大规模商业应用。

在此次物联网应用论坛上,相关人士介绍说,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起技术、产业和应用之间的紧密衔接,是十分关键的。技术是核心,应形成物联网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及关键技术的专利主导权,并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产业是支点,物联网体系涉及传感器、软件、数据挖掘、信息传输、定位跟踪、信息安全及系统集成等全方位的产业领域,只有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才能完成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应用则是“终点”,物联网技术只有通过产业进入了社会的运行和人们的生活,才最终达到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