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运营商
2015/7/7 13:47

上海最后电报营业厅:每月发报十余份

中国新闻网  徐明睿 许兴昆

在这里工作了15年的营业厅经理陈晓炯说,因为电报具有法律效应,现在还在发电报的大多是公司,个人电报已经很少见了。“从以前呢,我们这一块都是,一半的面积都是用来拍电报的,到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前是24小时营业的,来来往往的客户也很多,到现在为止,萎缩到一个月十张电报都不到。”

记者也现场体验了一下发电报的过程,电报内容拟好后,工作人员接过电报单,她在上面填写了发报局名,以及是农村还是城市的“报类”,然后在发电报时会根据这些分类信息进行处理。而发电报的费用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是每字一毛四分。

陈晓炯介绍称,“这资费啊,二三十年以前是一毛四分,到现在还是一毛四分。资费一直没变过还是这个价钱。”

记者随后前往了位于延安东路的上海电信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各个年代的电报机,并且在周末免费对公众开放。讲解员王紫盈告诉记者,来这里的参观的群众并不少,还有一部分曾是从事电报行业的老员工。

讲解员表示,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来参观的人,基本有家长带着小孩,过来来了解一下电信的历史知识,“还有一些我们以前邮电的老职工,因为他们已经工作了几十年了,对这种方面有比较深厚的情感在里面。”

来自《上海邮电志》的数据显示,1949年以后国内、国际电报交换量稳步增长,国内电报则在1988年达到最高峰,全年有4497.83万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固定电话安装进入私人家庭,以及手机传真机的慢慢兴起,电报交换量迅速下跌。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中国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