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AI
`
2025/9/18 11:44
15项国标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 细化能力分类破局家庭场景
0
0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国家标准问题,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透露,现在正全力推动15项人形机器人国标研制,接下来还会重点攻关人形机器人安全、驱动技术、数据利用等标准,给机器人产业插上“标准的翅膀”,助中国机器人飞得更高、更稳。

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熠熠生辉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工信部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共支持46座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

在工业场景中,机器人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且成果显著。例如深圳企业优必选自主研发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在多家车厂完成第一阶段的单机自主智能实训,并迈入实训2.0阶段,数十台人形机器人应用“群体智能”技术展开协同实训。在极氪5G智慧工厂,Walker S1机器人分布于总装车间、SPS仪表区、质检区及车门装配区等多个复杂场景,成功实现了协同分拣、协同搬运和精密装配等多任务协同作业,探索建立面向多任务工业场景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群体作业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距离千行百业需求仍有显著差距

与工业领域不同的是,在家用方面,业内人士认为,泛化能力是衡量人形机器人智能水平的关键指标,是指机器人须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学习、任务规划及动态部署的综合能力,可在不同场景、不同任务之间自由切换,能适应复杂、非结构化的实际场景需求。“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泛化能力通过模型优化已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距离千行百业及家庭等实际场景的需求仍有显著差距。”

家庭场景相较于工业场景,更加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工业场景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和环境,对机器人进行针对性的设置与训练,而家庭环境中,从家具的布局、家庭成员的活动习惯到各种突发状况,都对机器人的泛化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比如,机器人需要在不同家庭的不同布局中自由穿梭,准确识别并避开各种障碍物,同时还要理解并执行不同家庭成员在不同情境下提出的多样化任务指令。

以工业标准落地家用服务

人形机器人未来如何更好地服务家庭场景?正如里工实业总裁李卫铳所言,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前,可先参照汽车自动驾驶的级别“分级分类”,明确不同级别的能力边界,同时配套完善相关信息安全、伦理法律等体系,系统推进人形机器人步入家庭场景。

从工业领域的成功经验来看,标准化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前提。在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时,借鉴工业领域的标准制定思路,对机器人的能力进行分级分类,有助于消费者清晰了解不同产品的功能边界,也有利于企业针对性地进行研发与生产。同时,随着机器人逐渐融入家庭生活,信息安全和伦理法律问题不容忽视。保障家庭数据不被泄露、机器人行为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等,都是需要在标准制定和产业推进过程中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15 项人形机器人的国标研制,有望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与规范,促进机器人产业在家庭场景中的健康、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