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北京时间9月15日下午消息(蒋均牧)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国,这一里程碑主要源于苹果公司将生产转移出中国。
Canalys 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运往美国的2710万部智能手机中,印度组装的占比达44%,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3%。与此同时,中国手机的份额从61%骤降至25%。或许更值得注意的是,该分析机构发现,同期运往美国的印度制造智能手机同比增长240%,其中苹果贡献了大部分增长。
印度崛起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强国”,不可避免地让人将其与中国进行比较。CCS Insight负责研究连接设备的高级分析师埃克塔·米塔尔(Ekta Mittal)告诉Mobile World Live,这个南亚国家崛起成为制造业温床“标志着印度在全球版图上成为出口中心,而不仅仅是个本地组装基地的关键转折点”。然而,在地缘政治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全球供应链的重组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手机生产格局的转变已酝酿多年,新冠疫情暴露出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脆弱性。Counterpoint研究副总裁尼尔·沙阿(Neil Shah)指出:“疫情期间供应链挑战加剧,凸显出对中国作为主要制造中心的过度依赖。这种情况促使许多经济体和企业认识到多元化的重要性,从而采取了‘中国+1’的策略来生产半导体、零部件和成品。”
米塔尔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强调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了这一趋势。“疫情期间的供应限制表明,企业不能再依赖单一国家”,她补充说,近年来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的关税政策所推动的,“进一步加速了这种转变”。
印度正在崛起
因此,沙阿指出,印度现在“几乎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手机产量”。三星、摩托罗拉、谷歌和一加等众多企业都在印度扩大其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生产线。英国智能手机制造商Nothing也看好印度,将之视为消费市场和制造中心,其联合创始人阿基斯·埃万杰利迪斯(Akis Evangelidis)向《经济时报》表示:“我们希望从印度走向世界……因为我们认为印度基本上就是十年前的中国。”
近期的发展表明,战略转变更为深入。上个月,卡纳塔克邦工业部长MB·帕蒂尔(MB Patil)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证实,苹果的主要制造合作伙伴富士康已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的新工厂开始生产最新款iPhone 17系列,这是其在中国以外最大的工厂。与此同时,彭博社报道称,苹果将首次在南亚国家直接生产全部面向美国市场的iPhone 17系列机型。
苹果采取多元化生产策略,旨在避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的关税。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警告称,与关税相关的成本正在增加,从上一财季的8亿美元上升到本季度预计的11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不在美国生产的iPhone征收25%的关税,还警告库克不希望苹果在印度生产产品。
然而,8月有消息人士向《印度时报》透露,苹果“无意放慢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扩张计划和投资”。在沙阿看来,由于“科技生态系统更开放、政府政策更具吸引力、劳动力成本更低以及拥有大量会说英语的年轻工程技术人才”,印度对这家iPhone制造商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中国+1”目的地。
米塔尔解释称,印度的增长也得益于政府积极的激励措施以及塔塔电子等国内企业在供应链生态系统中的参与。但她表示,无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如何,印度在这家iPhone制造商的长期战略中的重要性都将持续下去,“虽然关税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即便特朗普降低关税,我们相信苹果会继续在印度扩大其制造规模”。
中国仍掌握关键
尽管印度的崛起吸引了全球关注,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智能手机供应链中仍占据核心地位。其成熟的生态系统、庞大的制造基础设施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继续支撑着中国和全球品牌的生产。
米塔尔提醒人们不要高估印度的崛起,并警告说印度在包括电池、显示屏、存储器和摄像头在内的关键零部件进口方面仍“严重依赖”中国,“目前,中国仍掌控着印度智能手机供应链的关键”。沙阿也强调,尽管印度和越南等国正在提升制造水平,但中国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仍将是全球供应链的“基石”,尤其是对于中国品牌、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电子制造服务(EMS)供应商而言。
显然,尽管科技企业都在努力推行多元化的制造策略,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完全去中心化。沙阿指出,除中国以外的大多数市场仍局限于半散件组装(SKD)或不太复杂的制造,只有印度和越南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高端全散件组装(CKD)生产。例如,越南是三星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基地,在Canalys的报告中,其在第二季度面向美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排名第二,占比30%。尽管这种全球性的转变可能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并对中国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但中国长期建立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依然难以被超越。
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
这一转变还带来了更广泛的风险。米塔尔表示,“关税压力以及制造业的持续转移可能会导致暂时性的问题”,由于企业急于在建立完全本土化的生态系统,这种局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更高的成本“很可能会被转嫁出去”,从而有可能推高新设备的价格。她还指出了一些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中国可能对零部件出口进行限制,以及全球贸易政策的不可预测性。
这些不断变化的态势已经在市场表现中有所体现。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仅增长了1%。苹果的出货量下降了 11%,降至1330万部,而三星则实现了38%的年增长率,这得益于其价格亲民的Galaxy A系列产品。Canalys分析师鲁纳·比约霍德(Runar Bjorhovde)分析称,苹果公司提前囤积了库存以应对可能的新关税政策,但市场的整体增长乏力,这“凸显了在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下需求的疲软态势”。
在日益不确定的全球地缘政治环境中,很明显,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链正处于转型期:它不再完全以中国为中心,但仍未摆脱中国的影响。展望未来,印度似乎不仅成为了一个“中国+1”的目的地,更将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制造版图中的又一核心节点,在这里,政治因素与价格因素或许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