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与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正面临着“高能耗”与“绿色化”之间的尖锐矛盾。南京移动数据中心采取“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的策略,通过三条路径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辅助用电—核心用电—特定场景用电”的全场景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其探索不仅实现了自身能源结构的优化,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经验。
路径一: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激活“空间能源”潜力
针对数据中心园区内办公、维护等辅助用电需求,南京数据中心充分挖掘现有空间资源,在1号楼和5号楼屋顶部署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通过“自发自用”模式,将光伏产生的直流电经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后,直接供给园区办公、设备维护等负载,实现绿色电力的就地消纳。
路径二:光伏照明系统,锁定“特定场景”绿色供给
在核心算力设备用电之外,数据中心的夜间巡检、设备冷却等场景也存在稳定的用电需求。南京移动同步在机房楼顶部署的太阳能照明灯,专门为夜间冷却塔运行监测、屋面设备巡检提供照明支持。该系统采用“离网式光伏 + 储能”设计,独立于主光伏电站与市电网络,实现了特定场景的 “零碳供电”。
路径三:规模化绿证认购,突破“地域供给”限制
受限于南京地区绿色能源本地供给不足的客观条件,以及自建可再生能源规模难以覆盖核心算力设备庞大用电需求的现实,南京移动通过“绿证认购”模式,快速填补绿色能源供给缺口。2024年至今,该中心一次性采购30万兆瓦时(折合3亿度电)的绿色电力证书,覆盖风能、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类型,涉及蜜蜂山风电场、舍得风电场、丘北县红花山光伏电站等多个国内优质可再生能源项目。
多路径协同的绿色能源策略,为南京数据中心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与运营效益,其成果也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量化的参考样本。从自建光伏项目来看,2025年南京数据中心屋顶光伏电站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2.7万度,更实现了维护支撑用楼100%绿色用电自给。而规模化绿证认购则快速提升了整体绿色能源占比。2024年南京移动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占总耗电量比例高达67.87%,在大幅降低了碳排放总量同时,成功弥合了与“双碳”目标及ESG要求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