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25/11/5 14:09
北京:聚焦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的重点建设方向 提升职业技能
0
0

C114讯 11月5日消息(兰茜)近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进一步支持用人单位稳岗拓岗、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加快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等九方面措施。

其中,《通知》明确,落实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2个急需紧缺产业领域的60个重点建设方向,用足用好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企业、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资源,开设百余门培训课程,帮助提升职业技能,拓宽择业范围。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同步更新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设航空运动、低空技术与工程等新专业。

8月,教育部发布《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2025年度共申报239种专业。其中,低空技术与工程拟新增数量共120个。此外,低空方面申报专业点还拟增设低空安全管理、低空智能运营工程、低空经济与管理、低空经济、低空管理工程与应用、低空智能与安全、无人机与智能网络等专业。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多层次人才支撑,而当前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结构性缺口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同时也意味着发展低空经济需新增大量专业人才填补市场空白。

随着相关人才培养政策的推进,将不断填补低空经济领域复合型人才的空缺,铺就一条触手可及的万亿新赛道。

以下为《通知》原文内容:

各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财政国资局,各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5〕20号)相关要求,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京就业创业,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支持用人单位稳岗拓岗。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社会组织,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政策执行至2026年12月31日。建立城乡基层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加大岗位搜集力度,动态发布本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区工作者、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城乡社区就业岗位,定期组织高校根据毕业生意愿精准推送岗位信息,便捷高校毕业生集中选岗就业。

二是加大青年人才引进支持力度。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加大科创型中小企业引进毕业生支持力度。成效突出或带动就业效果显著的大学生创业板在板企业,发起人或主要创始人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办理毕业生引进;核心成员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办理工作居住证。聚焦解决青年住房难题,支持有条件的区,推出住宿保障、安居补贴等政策,减轻在京生活成本,吸引青年在京就业。建立“百校千企”联席机制,聚焦京内外高校、产业园区企业,通过政策解读、专场招聘、案例分享等形式,定向推送政策服务包,精准提供服务。

三是优化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考(聘)条件。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地方国有企业招录(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应向毕业证书落款年度2年内(含毕业当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开放,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对招录(聘)对象有毕业时间要求的,应明确到毕业年度。毕业时间以本人毕(结)业证书落款年度为准(不含跨年结业转毕业)。国家出台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是启动实施实习见习计划。搭建京津冀大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汇集区域、市场、行业等资源,全年归集实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实践机会。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储备,全年募集见习岗位不少于1万个,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

五是加快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落实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2个急需紧缺产业领域的60个重点建设方向,用足用好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企业、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资源,开设百余门培训课程,帮助提升职业技能,拓宽择业范围。实施技能培训评价进校园行动,提升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根据职业规划、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扩大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规模,通过组织体验活动、开展课程教学等形式,帮助提升求职能力。

六是推进就业指导资源整合提升计划。在市属高校建设一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用好“政府+市场”资源,引入简历诊断、AI面试等人力资源服务,将人社服务送进校园。建立北京市就业创业指导师专家库,汇集国家级职业指导师、头部企业HR、头部人力资源机构职业指导师等多方资源,组织职业指导专家进校园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把握市场需要、明晰职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在各区建立青年就业驿站,为外地来京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政策解读、职业指导、招聘信息等“一站式”服务。

七是完善就业困难“一对一”帮扶机制。强化高校就业帮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教委选取就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高校,开展人社局长结对帮扶,组织本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根据需求,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服务,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强化低保、残疾等困难家庭毕业生结对帮扶,制定专项计划,实施“一人一策”,针对性提供3-5个高质量岗位信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强化“区与区”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就业优势区与薄弱区岗位资源共享、就业服务互助,提升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八是打造便捷高效线上服务模式。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张图”,发布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地图,整合服务资源,可搜索附近就业岗位、招聘会,查询就业、人才服务等机构和创业服务等情况,实现“一图通览、一键可及”。建设“大学生就业安居一件事”场景,集成就业登记、档案转递、参保登记、补贴申领、租房购房指引等事项,实现统一入口、多事项办理。

九是建立健全青年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建立全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健全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多维度、动态掌握青年就业失业状况。定期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调查,掌握就业状态、就业意向等信息,研判青年就业变化规律。加强分析研判,把握形势趋势,制定规模性失业风险防范和应对预案,坚决防止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