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09/10/7 04:13
“光纤之父”高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6年提出原理
0
0

C114讯 10月7日凌晨消息(舒允文)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昨日揭晓,素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华人科学家高锟与两名美国科学家共同获得这一殊荣。

综合媒体报道,欧洲中部时间6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科学院公布评选结果。华人科学家高锟以“光通信领域涉及光纤传输的突破性成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金500万瑞典克朗(C114注:约合71.8万美元)。

评审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3名获奖者“帮助塑造了当今网络社会的基础”,他们“为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实用的创新,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努德格伦用一根光纤电缆形象地解释了高锟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锟就取得了光纤物理学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计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导纤维中进行远距离传输,这项成果最终促使光纤通信系统问世,而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英国伍尔维奇理工学院、即后来的格林尼治大学电机工程系,随后任职于英国标准电话电缆公司。1965年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从1963年开始,高锟就着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1966年,高锟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中应用的基本原理。以这一理论为依据,第一根去除杂质、因而适应信号传输需要的光缆1970年问世;1981年,首个真正的光纤信息传输系统问世。

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2000年与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

由于他的贡献杰出,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素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华人科学家高锟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