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系统的软件结构
本系统采用C/S的体系结构,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两个部分,服务器端包括数据库、爱立信系统统计数据/网络配置参数采集器、华为系统统计数据/网络配置参数采集器,还包括基站物理信息管理、集团客户信息管理、爱立信无线测量数据管理等部分;客户端主要负责数据查询、深入分析、图表或地理化呈现等功能。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合理分工,满足网络优化人员对话务统计数据、网络配置/参数的查询分析需求。软件结构图见图2。
图2 GSM无线网络优化支撑系统的软件结构图
GSM无线网络优化支撑系统的实现
根据前面的软件结构图,本系统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负责采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响应客户端的数据请求;客户端负责与服务器端的通信、用户操作界面管理、数据的深度分析呈现。服务器端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平台,另外还需开发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话务统计数据与网络配置参数数据。数据采集器分为爱立信数据采集器和华为数据采集器,两个数据采集器的开发工具为VC++,该开发工具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并且开发出来的代码运行效率高,对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有一定好处。客户端同样采用VC++作为开发工具,为了加快开发进度,利用了多个类库和组件。类库BCGControlBar Pro用于程序窗口管理和工具栏的管理;类库GridCtrol用于提供类似Excel的表格操作;组件MapX用于信息的地理化呈现与查询;组件ADO用于数据库的访问与操作;并且使用了Excel的OLE Automation,用于与Excel表格的数据交换,既可将Excel表格的数据导入到系统,也可以将客户端表格的数据保存为Excel表格。
下面本系统的一些重要模块的实现进行说明,包括无线网络优化相关数据的收集、日常网络指标监控、网络参数核查、网络指标与参数的地理化呈现与查询。
3.1 无线网络优化相关数据的采集
无线网络优化相关数据包括话务统计数据、网络配置参数数据、基站物理信息(如高度、经纬度、方向角、下倾角等)。通常,话务统计数据以及网络配置参数数据可以从维护操作平台(爱立信称为OSS、华为称为OMC)获得,基站物理信息则从工程建设文件中获得。GSM无线网络优化支撑系统要求定时采集话务统计数据和网络配置参数数据,话务统计数据要求每小时一次,网络配置参数数据则为每天采集一次,而基站物理信息根据网络变动情况(如新建、搬迁、割接、网优调整等)随时更新。
3.1.1 爱立信话务统计数据的采集
爱立信话务统计数据的采集方式可以有两种,一为基于访问数据库的采集方式,二为基于原始统计文件的采集方式。爱立信OSS定时从各个网元(BSC、MSC)采集原始统计文件,存放在特定目录下,然后通过程序解析入库到OSS的CSDDB数据库中,对于APG网元,缺省目录为/var/opt/ericsson/sgw/outputfiles/apgfiles/sts/,对于IOG网元,缺省目录为/var/opt/ericsson/nms_eam_eac/data/fs/。方式一就是直接从CSDDB数据库中拷贝数据,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方便、容易实现,缺点是实时性较差(有时由于OSS的负荷问题导致话务统计数据解析入库延时达2个小时)、存在数据不全情况(由于某种原因话务统计数据入库失败)。方式二是通过FTP从OSS下载原始统计文件到本地服务器,再对原始统计文件解析入库。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实时性好,原始话务统计数据在延时30分钟后在OSS中齐备,通过FTP下载所有原始统计文件并入库到本地服务器数据库约耗时5分钟,即采用这种方式话务统计数据延时35分钟,保证了实时性。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程序实现复杂,需要了解爱立信原始统计文件的格式,并编写相关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