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为《邮电设计技术》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电设计技术》编辑部
摘要:“数据二十条”的发布加速了政务运行、经济活动、社会服务与民生等领域拓展数据应用的步伐,将推动更多领域实现数据驱动与数字化转型。运营商数据具备超大规模、全面连续、时效性强、真实度高、关联价值显著等特征。运营商大数据标签体系可以拓展数据应用场景,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数据价值流通。结合中国联通数据市场化服务实践,设计并提出了一套集约化的跨行业、分场景的标签体系。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标签体系;大数据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3.06.002
概述
标签体系,即用户信息标签化,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根据用户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行为、偏好特征等数据,挖掘出的有价值的标签化用户模型。
标签体系的应用领域包含图书馆、医疗、金融等传统行业以及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等互联网行业。
从微观个人层面到宏观产业层面,标签体系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实现数据价值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微观层面,标签体系可精准定位和识别用户,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帮助企业提高用户体验,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在中观层面,标签体系有助于公司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运营优化,具体体现在产品功能优化、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 3 个方面。从宏观层面看,标签体系有助于构建公共数据资源,实现跨行业与跨领域的数据连接与交流,从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协同创新,释放数据红利。
运营商作为各种信息的传输枢纽,位于信息传递与分发的核心地位,掌握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运营商数据资源包含用户通信行为、设备信息、位置信息、互联网浏览、社交偏好等数据维度,具备超大规模、全面连续、时效性强、真实度高、关联价值显著等特征。运营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构建高质量标签提供了基础保障。运营商标签为存量用户经营中的用户留存、用户增值、生命周期管理等场景提供了精细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能力。在市场化服务过程中,运营商标签在智能推荐、内容管理、知识图谱构建、网络舆情监测、产品设计优化等场景也均有广泛应用。基于行业场景需求与运营商数据资源,通过构建统一加工、服务、运营的标签体系,实现对内数据治理与对外高效服务,加速企业内外部数字化转型。
本文完整展现了标签体系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落地的过程,包括标签体系业务架构设计、技术实现流程以及行业应用案例3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