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专题
2011/11/4 13:39

卓兰:无线个域网标准工作组进展情况介绍

C114中国通信网  

2011年11月4日,“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蓝牙演进会议”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正式召开。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CWPAN秘书长卓兰。

卓兰: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高兴借此大会介绍一下我们工作组的一些工作一些情况以及我们在物联网领域的一些标准一些设想今后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发展一些机遇。

介绍我们无线个域网介绍一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情况,首先我们全国信标委成立于83年对口国际ISO,IEC,JTCI首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领导,负责ISO,IECJTCI国际归口工作,跟踪所有领域的标准,涉及的工作范围主要是涉及信息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输领域,自己有自己的网站,大家可以登录一下具体了解我们信标委的工作情况。下面介绍一下我们所属很多的分技术委员会,有17个分技术委员会,跟我们相关09年成立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跟我们短程无线通信物联网有密切的联系,这个标委会秘书处设在我们电子信息化研究所,这个在JTC1一些工作组情况目前在我们信标为SIO,云计算,物联网短程通信,传感器等领域是我们研究重点,根据不同情况成立不同工作组从事一些标准化研究工作。下面介绍一下我们个域网工作情况,前面已经讲过无线个域网工作组隶属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目前我们有6个组,前面有四个是PG,我们项目组,后面今年的时候我们成立了两个新的研究组,一个是主要是医疗体育网是比较新兴一个工作组,主要是研究在诊所医院医疗监护方面,美国预计准备一个新的频段,医疗领域是2400是免费许可频段,这块有很多蓝牙,Wi—Fi设备对医疗设备产生很大的干扰,考虑这些因素,飞利浦公司向美国提出一些建议,预计今年有正式的批复,他们已经做了前期非常大的工作,信道划分情况进行了一个申报,应该在2360,2400这个频段专门给医疗,我们工作组在今年正式成立了研究组,开展该领域一些工作。下面我回顾一下我们工作组的一些里程碑一些事件,我们是04年开始研究短程无线通信这个领域,刚才也说了短程无线通信是一个发展重点,很多设备产品有一些比较大的应用,已经做了很多相关检测,06年我们信标委正式成立工作组,08年我们制定低速无线个域网超宽带这方面标准,工作组成员积极参加了802.15工作,根据我们国家780自主提出制定的标准,09年我们标准其实也是正式发布了,当时是给我们多名工作组成员颁发了荣誉证书,10年我们三个国家标准也是正式发布了,一个是低速无线个域网两个超宽带标准,11年我们根据我们前期一些研究成立我们60G五研究组,还有QLINPON。把工作组范围介绍一下,PG1,低速无线个域网工作,现在已经有一个标准产生,PG2超宽带制定,PG3测试组,为我们标准工作组服务,主要是为低速超宽带后续60G,这样标准做一些标准的验证工作,以及标准复合型平台搭建工作,PG4是去年正式成立,之前有一个SG已经开展了半年多将近一年多的研究工作,这个主要也是针对我国59到60G的标准国际主流是57开始,他们频段比我们国家要宽,根据我们这个频段自主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SG5在40、50频段提出具有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频谱方案,目前我们现在频谱也是在申报当中。

SG6是新成立研究组,根据我们前期一些研究,我们发现我们已经拨付一些频段进行医疗体育网研究,给了三个频段是向宽,是足够我们研究,但是我们现在除此之外也在研究我们已有的基于我们低速无线个域网标准,780这个频段开展一个标准医疗适用性的调研仿真工作。

回顾一下每个项目组产出情况,我们已经有一个国家标准正式落地,我们还积极参与15.4e,c的工作,目前标准作为我们无线传感网工作低速无线传感网底层技术规范,作为短距离无线抄表技术蓝本现在已经在制定当中,超宽带标准我们目前也是发布了两个标准,26229、26230,根据我们国家规定跟国外有一些差异性,所以我们这个标准因为我们国家的自主频段开发自己的标准,在增强上面都进行了改进,目前我们除此之外做一些单载波超宽带标准,测试主要为我们所有工作组服务,目前我们主要研究多方协议测试标准,例如ISO,IEC9649标准,目前我们把标准全部转化成国标了,我们跟踪研究和开发相关一些测试规范和系统,并且我们也是现在有了一个无线个域网低速验证平台,已经完整平台初设,明年搭建符合我们国家标准验证平台。我们还做一些测试,智能电网等等一些我们也是预计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一些搭建。

再看看我们60G标准工作组的项目组的一些成果,我知道我们这次大会应该有一个专门60G的论坛,我们60G这个组组长把我们技术路线规划给大家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这块我简单说一下前期成果,我们已经确定我们标准技术蓝本,前期于802.11进行多次交流,现在建立正式联络关系,我们也做了多次报告,有两次联席会议,一次是在北京,一次是在新加坡,QLINK—PAN也是一个新兴领域,针对40到50G研究毫米波相关技术和相关器件开发工作,我们知道做60G我们还是有一些对中国来说还是有一些瓶颈,我们知道在国际上我们很多一些测试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按照美国商务部我们应该现在目前只是开放到40G测试设备从正式途径进到中国来,40G以上的话还没有开放,可能预计有可能给我们开放到50G,开发60G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是会有诸多的瓶颈,很多学校和我们工作组成员有一些实验仪器支持我们这块的工作。

医疗体育网是我们今年8月份刚刚衬里一个项目组,我也说了我们除了在研究这些频段之外,我们已经开始了建模工作,这个是基于我们收发机模型开始建模工作,工作组今年正式成立,我们多名会员已经开始帮助他们做一些仿真工作,这个就是我们当时发布了802.15.4C标准,对我们参与标准制定的这些单位和成员进行了一个荣誉表彰,这个表彰是第一次的一个表彰,荣誉来说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知道标准制定里面有一个原则。其实因为考虑到一些国内公司的一些实际情况,在这个标准里面做出突出贡献成员不能参与会议的,也不是会员,所以最后我们工作组进行了一个协商,为我们做出突出贡献成员进行了一个颁奖荣誉,证书的颁发,这个也是第一次,我们跟IEEE也创了一个先河,之前很少有工作组跟联络标准制定,我们跟8011工作组也是作积极推动我们国内的标准的贡献。

现在是我们一些会员名单,大概有30多家成员单位,英特尔三星NEC都是我们会员,在短距离通信领域做出很大的贡献。

上面就是对我们工作组前期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介绍,现在看一下我们国家在物联网标准化发展的一些机遇和一些瓶颈。讲之前我们看一下我们全球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其实我们能看到21世纪以后我们全球化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在联盟标准,实时标准已经是大行其道,信息化的时代也是给我们带来无空间,距离的便利性,所以面对如此迅猛信息化时代,我们标准化也是到了一个必然跳跃的时代,具体看我们全球标准化一个发展趋势,大家从这两个图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标准以企业标准,政府标准为主,政府主导标准为主,但是随着标准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来,联盟的标准,还有国际的标准是占越来越大的份额,所以就是说怎么把我们的国家的标准推向国际,被国际采纳,成为国际标准已经是我们标准化工作的重点。趋势二标准制定时机也发生很大变化,因为我们原来制定标准的时候,我们跟一些企业进行一些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国内企业是比较保守有了一些相应产品才会做一些标准工作,但是市场份额已经多家战略,同一类别有多款产品市面上存在,这些产品互操作性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国外大企业确实一直是厉行标准先行思路策略,先做一个标准的开发,让大家各个企业遵循这个标准,以后才去开发一些产品,最后战略整个市场,但是随着标准化的发展,现在国内很多企业无论是大和小已经意识到现在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里面,我们也是非常鼓励小企业,参加我们的标准化的工作。

趋势三可以看到,现在标准化地位是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现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政府几乎是把标准化的制定和发展策略已经是提到一个战略的角度上来,他们把标准化已经放到提升国家科技,振兴一个发展的角度考虑标准化的工作。

下面我们讨论我们国家的标准化发展我回顾一下我们物联网标准演进过程,从95年比尔盖茨就提出此概念,在自己家中进行了一些改造,几乎也是实现了一些物联网的一些基本的功能,99年的时候  麻省理工也是把物联网进行拓展,是希望能把物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一些信息交互,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这个是他们当时想象的一个物联网的场景,到2005年的时候,欧盟国际电信也是把物联网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首先也是提出了任何时间地点还有任意物联跟我们物联网的技术进行一个拓展,也是除了RFID技术,把传感器网络技术,纳米技术,终端智能技术广泛加入到他的概念里面,05年是一个比较大的新的改革,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一个更深的认识,06年欧盟有多个物联网的项目支持这种物联网的研究和直线,他们的理念也是把物联网具有一个统一标识,使用智能接口实现信息无缝的连接,09年大家比较熟了,IBM提出一个智慧地球,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基本上把想象中的所有的传感器可以嵌入到电网,铁路,各种物体,通过 已有网络形成一个物联网概念,最大理念是把新能源物联网列为我们整个振兴经济两大武器,所以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后,各个企业和研究机构都进行了一个深入的研究。目前我国通过前期一些研究,提出物联网一个初步的概念,只是指出物理世界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实现广域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分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RFID,医联王组王与协同处理技术,应用软件与系统集成,物联网标准体系及标准符合性测试技术,物联网领域各个企业投入比较大,我们开始不做好定测设计,等到这些物联网设备上市以后,产品互操作性必然成为一个很大的阻碍,前期已经开展好交流测试工作。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出通过前期我们已经研究和总结,我们也觉得应该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首先在智能传感器领域中我们发现跟一些传感器一些厂家进行一些调研,发现持续投入不足,国际竞争力不是非常强,缺少一些龙头企业,导致我国传感器产业规模比较小,产业链也不是非常完善,投入研发能力非常弱,这个概念可以看到是智能和加传感器,我们国内的传感器应该是发展应该是非常长的时间了,但是这些企业一般都是小企业,加上智能两个字,你希望智能这些传感器厂家发生智能传感器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首先科研各方面投入感觉到比较吃力,所以现在也是我们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厂家做这些工作,还有射频识别,在这个领域的时候有很多关键技术和专利都是被国外大公司把持,低频中高频芯片目前是比较成熟的,但是高频芯片也是非常薄弱,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其实这种芯片的技术还有关键技术都是在被国外公司把持的,还有在传感器网络概念应该是提出来有07年左右提出这个概念,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与国际上是同步的,并且是有一些优势,但是我们发现在研究这方面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于应用结合还是有一些脱节的,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培育一些大规模企业和应用的厂家来加入到我们这个标准化的研制工作中,这样能有效把需求提更清楚,使我们传感器网络发展针对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制定出更符合行业发展的标准。

刚才前面也介绍到,传感器网络我们在国际上成立工作组,里面参与当项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提案工作,例如术语都是以我们为主导制定还有体系架构,协同服务几个部分都是由中国指导制定,还有通信传感网是我们所有发展技术最好,基本可以实现物联网应用的网络,这个也是我们发展比较成熟的,智能计算这块类似我们云计算我们也是前期开展了很多的标准研制工作,并且我们现在也是在 SOA国际标准组织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部分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但是这个也是跟应用还是有些脱离,而且目前云计算概念是在企业里面可能有一个小规模的应用,如果真的大规模应用还有一些更进一步实践,统一标识05年的时候也提出来所有物品应该有统一标准,这样可以达到我们整个的一个物联网的系统,目前我们所承担了国家OIP注册中间,跟ISO,IEC每个国家分配一个OIP号,不管人物加密算法有一个统一标识,可以申请一个号,按照编码规则给你公司产品进行进一步分配工作,这个标识是全球唯一标识,我们注册申请有很多是外企,他们还有一些国内厂家产品要卖到国外这个时候国外给他们有一些要求,需要申请一个OID的号他们才会主动找我们联系做一些申请,这个工作已经慢慢是步入正规,现在我们在这块重点是在打造一个物联网系统标识解析系统现在也是我们一个工作重点。

我们从术语体系架构顶层设计着手做到认识统一,明确标准化各阶段业务,做到应急先用,现在物联是比较火热,各个领域行业都想做物联网工作,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定要说目前考虑到一些应急的必须我们先上,这样对我们的标准实践是非常好,我们在下面行业扩展来说作为一个试点,第三是分析标准化的基础与现状,做到重点突出,第四点研究国内国际标准化进展做到同步推进,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国际上是比较新的领域,所以我们下来目前有一些方面还是处于一个跟国际上同步的一个地位,所以我们在这些领域要重点打造,做好标准化推进工作,第五是行业间协调和标准化组织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是分行业管理的,但是这些行业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标准化组织协调关系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国家统筹规划下做到有序协调工作,第六就是说我们做了标准一定要落地,一定结合示范工程,进行我们的标准的验证工作,所以做到良性互动,这个就是我们目前对物联网标准化的策略的一些见解。

下面由于时间关系下面就是我们刚才也说到我们标准的一些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上海地铁站里面就有,比如说烟雾识别系统,基于我们780,2.4G传感器网络做,这个是一个农业监测系统,主要监测大棚温湿度。下面是楼宇节能监测,实际上在我们京广中心就有,可以监测房间水表,电表一些流量,进行一些温湿度参数配制,一年应该是能给这个大楼节约很多水和电等等一些流量应该到现在计划以后会在CBD广泛推广。非常感谢大家我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们前期工作给大家做了介绍,大家对短程无线通信领域比较感兴趣可以跟我联系,希望有更多企业,学校加入到我们这个工作组的工作里面,谢谢大家。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