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2010/10/7 13:37
烽火科技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0
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在无线移动业务运营中,时间同步解决方案。其中重点介绍采用PTN承载无线移动业务时间同步解决方案及当前的应用说明。

【关键词】  同步以太 1588v2 PTN

随着各大运营商3G业务的不断深入开展和LTE时代的开启,无线移动业务的时间同步问题不断凸显。

在以往的移动网络中,所有时间同步都采用基站直接外挂GPS接收器的方式,由接收器接收GPS系统提供的时间信息来实现所有基站的时间同步。目前的3G网络大部分采用基站直接外挂GPS接收器的方式解决基站时间同步问题,但此方式已经暴露出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建设成本较高,大规模建设3G基站时需要大量GPS接收器,直接导致建网成本过高;GPS接收天线安装施工困难,GPS接收天线安装要满足120度净空要求,这对于安装和选址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室内覆盖站选址非常困难;GPS系统存在安全隐患,GPS资源受制于人,存在资源使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考虑采用地面时间同步系统,通过时间同步协议为无线侧提供精准时间同步,取代基站外挂GPS接收器的方式。目前,能够提供次微秒级时间同步的协议只有IEEE 1588v2。

当前对于无线移动IP化多业务的承载,需要一种能够满足高效承载分组业务及多业务,并能够提供电信级OAM、高效QoS、精确同步机制、全方位兼容方案、完善保护方案、构建智能化网络平台等要求的承载技术。对于上述要求只有PTN能够完全满足,PTN无疑是最佳无线移动IP化多业务的承载技术。

因此,在采用PTN网络承载移动业务的同时,将1588v2技术移植到PTN网络中,则可以把基准参考时钟,如GPS接收器,上移到RNC侧,只需要RNC侧设置主备GPS接收器,充分利用1588v2次微秒级的精度传递实现RNC侧到各基站的同步时间分发。这样不仅能降低系统组网成本,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安装维护的困难,后期北斗系统成熟,可将无线授时系统轻松从GPS切换到北斗系统完成时间资源安全系统升级。

IEEE 1588v2 技术采用主从时钟方案,对时间进行编码采用握手报文传送,通过网络链路的对称补偿和延时测量技术,实现主从时钟的频率、相位和绝对时间的同步。因此精准时间同步系统要完成时间同步,首先要完成频率同步。目前在分组网络中完成频率同步有多种方式如:同步以太、IEEE 1588v2等。从应用效果上来看,从IEEE 1588v2报文中恢复频率定时效果不如同步以太方式稳定,而且从IEEE 1588v2报文中恢复频率定时增加了承载系统带宽的占用和处理的难度,承载网络处于拥塞状态会影响其频率精度。因此目前完成频率同步优选采用同步以太的方式。目前主流的PTN厂家均通过采用同步以太网技术和IEEE1588v2来解决网络中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问题。同步以太技术可以很好的支持频率同步,通过以太物理层PHY实现同步,实现方式类似于传统的SDH网络,因此它不会受网络高层协议带来的延时影响,只要物理连接存在就可以实现同步,很好的满足了传送频率同步的需求,但是不能传递时间同步信息。IEEE 1588v2可以很好地支持时间同步,独立于物理层,通过在报文中加入时间标签来传递同步信息。

采用PTN网络构建精准时间同步网络如下图所示:

GPS或时间服务器将时间同步信息提供给RNC和PTN核心节点,PTN节点采用BC(Boundary Clock边界时钟)模式同步于上一节点,PTN网络采用同步以太(频率同步) 加1588v2的方式实现全网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当PTN网络中间节点发生故障时,BC模式支持1588v2时间同步信息的保护倒换,保障全网的时间同步不受影响。可采用主备时间源方式,实现时间源的保护,当主用时间源故障时,PTN设备将切换到备用时间同步路由,保障全网时间同步。本地时钟通过BMC算法(Best Master Clock Algorithm-简称BMC算法)来决策时钟的选择。

作为本地网,时间同步网不建议进行分层,分层会大量增加配置的复杂性。时间同步网络中,时间源设置不同优先级,时间源接入点设置在核心层,同步节点尽量配置多个1588接口以增加节点同步可靠性。时间源尽量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时间同步链路尽可能短,尽可能规划保护路径。时间同步网络中部署两个时间服务器,下游都可以获取时间主备用。一般建议在核心层部署一主一备两个时间服务器。

对于网络时间分等级部署的问题,从传送网络的角度来看,不需要将核心,汇聚,接入进行时间分等级部属。同源的情况下,这几个层面的设备提供的时间精度是一样的。分级部署增加规划的复杂性。从技术实现角度,是可以实现分层部署。例如可以给核心时间源分配最高的优先级,汇聚次之,接入最低。这样通过BMC算法,就能够进行自动选源。在不同层面相连的接口指定端口工作状态,可以避免时间源的倒传。

时间信息的接入方式有两种。从目前工程使用情况来看,时间服务器与传输设备之间,因没有业务传送,多采用带外1PPS+TOD接口连接。采用该方式PTN设备与其它专业界面清楚,便于网络规划和维护职责划分,在满足时间信息接入的同时,节约占用传输设备的接口。传输设备与基站之间主要采用带内模式。主要考虑传输设备与基站之间本身有业务接口连接以免再为1588而布连接线,而且基站设备有时离传输设备距离比较远,布线相对也困难,因此目前应用传输设备与基站之间多采用带内模式。

烽火科技作为业界主流PTN厂家积极推进1588时间同步技术在现网中的可行性研究和规模应用。2009年12月烽火科技参加中国移动1588时间同步扩大规模现网试点测试。这次测试是中国移动GPS替代现网试点的第二阶段,主要的目的是验证更大范围、更加复杂网络环境下采用1588地面传输技术替代GPS的可行性,以及多厂家环境下端到端时间传送的稳定性。

烽火科技本次测试采用35端PTN设备(如上图)构成汇聚、接入两层PTN网络,共接入扬州市区32个TD基站。PTN节点均配置为1588 BC模式;在两个汇聚机房(西楼站、东楼站)分别设置时间同步设备,保证PTN传输系统具有两个时间源注入点,作为时间源的主备用。时间同步设备的卫星接收机采用GPS模式,两个时间同步设备与PTN连接方式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汇聚机房1(西楼)的时间同步设备:主用1PPS+TOD接口连接,1588 v2以太接口作为备用;汇聚机房2(东楼)的时间同步设备:主用1588 v2以太接口连接,1PPS+TOD接口作为备用;基站定时接入方式应包括:通过带外方式(1PPS+TOD)接入定时、通过带内方式(FE)接入定时、同时接入带外方式(1PPS+TOD)和带内方式(FE),设置为主备用等三种方式;所有TD基站均承载现网业务。

测试主要内容包括:

1.时延补偿;

2.测试同步设备的倒换对TD基站性能的影响;

3.短路径和长路径切换对TD基站性能的影响;

4.频率切换对TD基站性能的影响;

5.利用时间分析仪对个别基站节点进行较长时间(约3~5天)的性能观测;

6.路测在不同站点之间进行路测,测试业务质量、在使用地面传输同步的试点区域和使用GPS的非试点区域站点之间进行路测,测试业务质量;

7.在不同城市的试点区域间,定时发起一定数量的呼叫,测试跨域的通话质量;

8.测试GPS/北斗时间输入源倒换对时间同步设备时钟性能的影响;

9.利用基站网管,长时间监测基站运行情况,观察是否存在时钟性能下降或时钟失锁的现象。

烽火科技各项测试均圆满通过,且各项测试指标均优于测试要求指标。

目前烽火科技PTN成功实现与主流基站厂家的1588时间同步对接,现网运行1588时间同步的网络有:江苏扬州、江苏常州、湖北黄石等地区。烽火科技将为光通信网络提供精准、完善的1588时间同步网络而不断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