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之前在广电、电信双向“禁入”的“89号文件”下,一些广电运营商尝试向宽带业务延伸,而且出现了杭州华数、天威视讯等在宽带业务上表现出色的运营商。
以杭州华数为例,既有电信业务牌照,也有广电业务牌照,业务许可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电信和广电系统:可进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Wi-Fi、WiMax、宽带业务、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地面广播电视。根据杭州华数提供的数据,其数字电视基本收视费21元/月,互动业务35元/月,宽带业务98元/月,综合业务ARPU值在60元以上,这一数字已经与当地的电视运营商相近。即使如此,其宽带业务的毛利率依然要低于当地的电信运营商。
罗小布向记者透露:“以歌华有线为例,每月85元的宽带收入中,其中有近40%要向电信运营商交纳租用宽带出口的费用。”
对于这种现象,傅峰春认为现在三网融合仅仅只停留于表面,融合地不彻底。首先,业务范围界定不合理,在三网融合之前,广电与电信是楚河汉界各自经营,绝不越雷池半步。现在融合了,实际上业务是有交叉的,交叉之后业务范围怎么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其次,资源配置不合理,国际互联网出口是广电做宽带业务的一个瓶颈,广电的宽带收入中,其中有近40%要向电信运营商交纳租用宽带出口的费用。再次,网间结算方式与价格不合理,网间结算的方式就是谁强大谁说了算,广电流到电信的不算钱,电信流到广电这边,要高价买,电信运营商之间是对冲的,这种方式如果不调整的话,广电做的越大亏的越大。
据了解,目前有线网络进入宽带接入业务面临了三大门槛:门槛1、国际出口、网间结算方式、结算价格、管道使用;门槛2、带宽速度落后,由2兆提升至10兆网改成本与时间;门槛3、多重捆绑与市场营销能力欠缺;就这三道门槛致使广电无法有效进入宽带接入和话音市场。而电信数十年厚积薄发,蓄积了强大的实力,借着三网融合这个机会电信可有效进入广电视频业务并拿走相当大的市场分额和高端市场ARPU值;同时,电信借助政策和市场壁垒可有效阻击广电进入电信主营业务,维护垄断地位。由于广电视频业务双向化程度和业务服务不足,这为IPTV进入降低了门槛,一旦IPTV业务大规模展开,广电有线电视用户将被分流,自己的主营业务市场将很快被分割。
绝地反击,建IDC与电信分庭抗礼
若要改变这一情况,广电就必须获得出口。1月13日关于三网融合的框架文件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
对此罗小布表示,这意味着广电运营商获得了运营完整的独立的宽带业务的资格,也就是可以申请自己的宽带出口和国内IDC数据中心。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指出:“互联网出口是广电面临的最大的难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广电就很难进入宽带市场,在互联网上失去主动权,那么三网融合这场战役里广电就失去了半壁江山。”
据记者了解,包括歌华有线、天威视讯在内的多家广电运营商都有意加入到宽带出口的争夺。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出口只是宽带业务的一个瓶颈,由于大部分宽带数据业务来自于国内的中文网站流量,所以广电运营商要想发展宽带业务,还必须联合建立自己的IDC数据中心,此外中国有线的干线网要得到充分利用才可以。
IDC,是以电信级机房设备向用户提供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数据存放和相关服务。经营IDC业务的公司中,主机托管和整机租赁、虚拟主机等业务是主要支柱业务,此外,还衍生出一些增值业务。可以说IDC在谁手里,互联网内容就在谁手里。因为互联网的数据都需要存放在IDC的服务器上,因而谁掌握了IDC,谁就占有了网间结算的优势,然而这正是广电部门的死穴。
众所周知,中国电信在南方21省、中国联通在北方10省的宽带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因为绝大部分互联网资源—主要是 IDC核心节点,都存在于电信和联通的网络中。据悉,基本上中国所有主要的ICP主机都位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IDC机房;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内顶级DNS解析服务器也都由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网通提供。换句话说,广大的互联网用户要获取国内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就必须访问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网通的IDC。
同洲电子的总裁袁明认为广电的目标是成为以视频业务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但国际互联网出口是广电做宽带业务的一个瓶颈,广电的宽带收入中,其中有近40%要向电信运营商交纳租用宽带出口的费用。要改变这一现状,广电就必须获得出口,否则巨额网间结算将拖垮广电的宽带互联网业务。目前很多中小广电运营商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只有抱成团完成整合才具备申请宽带出口的资格。未来谁掌握数据中心,谁就掌握未来,因此未来的数据特别是视频内容为核心的数据中心是广电迫不及待要建设的。数据中心是广电必占的阵地。
天威筹建IDC,直面融合挑战
据悉,天威视讯已在加紧筹划建设IDC。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利齐向记者表示,互联网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应用都体现在IDC。不拥有IDC就没有竞争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我们已经规划尽快启动IDC建设。
曹利齐指出:“IDC在互联网应用里面是非常核心的环节,很多国家都已从国家战略资源角度考虑。IDC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其实作为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对广电企业而言,做互联网服务,这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这面有几个核心要点:一、大宽带到户(百兆、千兆家庭);二、大量内容支撑;三、大量应用支撑;四、大量服务支撑。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里面最核心的要有内容、服务、应用,三点最终体现在IDC。IDC作为要进入互联网服务时必须要做的。不拥有IDC就没有竞争力。如果不做IDC,也就是仅仅提供一个管道。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我们一个规划:尽快启动IDC建设。在IDC建设之前,引用了视频、服务性网站。包括很多技术,云计算、云存储,还有就是平台服务,软件机服务,基础设施级服务等,其实这些都是以IDC为核心的。
曹利齐向记者透露,相对电信而言,在这个领域天威是后来者,就必须有更好的条件来吸引别人。作为一个互联网的概念,光生成一个地区显得太小,必须要全国广电互联互通,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度发挥互联网作用。我们尽管没有IDC,但是我们已经和很多网络公司互联互通了。我们虽然没有IDC,但是我们引入很多的大流量的,我们出口的流量很多,进来的流量很少。广大同行从我们这边拿走的话很多,但我们拿回的流量很少,大约是100比1的概念。比如说,别人从我们这儿拿走1G,我们只能从别人那里拿来10M,从这方面讲,催生了我们做IDC的另外一种动力。此外,多数互联网内容商他们持积极态度,希望天威尽快启动IDC项目,这样他们的内容就可以覆盖到更多的用户,用户获取的他们的服务更便利,同样的内容服务,用户的增加,对他们来说也增加了价值。至于广电IDC对于互联网内容的成本,看广电网络能不能占住这个互联网宽带服务的市场份额,这个是最关键的。如果广电在宽带用户竞争中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用户就会要求提供更优质服务或更便宜的价格,用户才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即使将来天威即便是建了IDC,既然是内容商,它也可以提供给其它广电网络的IDC,或者电信、联通的IDC,内容不存在排他性。不会因为是广电网络的IDC的内容,广电的宽带用户才能访问,电信的宽带用户就不能访问。对于内容商、IDC来讲,这是可以实现双盈的。广电企业充分利用传统广电内容资源优势建设广电特色IDC面向全互联网用户服务,应该有所作为。
据记者了解,IP地址一直电信控制的,而且目前IPV4的地址将要用尽正计划向IPT6迁徙,可利用的频谱资源已经十分有限,如果广电要做IDC,要发展宽带用户,就必须有足够的IDC的地址,广电企业在这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限制。对此曹利齐坦言我们正在做,一直都在申请,所有的支持也都有,目前没有什么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