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河北沧州移动下属的分公司有一百多名工作人员,其中七成是劳务派遣工。沧州一位从事劳务派遣的人士介绍,现在通信行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比例很高,移动公司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比例在七成左右。
其实,不只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存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的现象。中国电信南阳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在他所在的分公司,大概六到七成是劳务派遣工。有沧州移动工作人员介绍称,使用劳务派遣的政策和比例都是依据上级公司的政策制定的。
据IT商业新闻网记者了解,联通内部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待遇差距非常大,同很多国企一样,联通在内部也实行22级工资制,但对于非正式员工来说并无相应的工资级别。一位知情人士向IT商业新闻网记者介绍,作为联通的正式员工,即使是最低的第1级工资也比非正式员工工资高出几倍,而与最高级别的第22级工资相比,“相差几百倍都有可能”。而非正式员工往往要承担最苦最累的活,并且要比正式员工的工作量高出很多。
劳务派遣是一种招聘单位和用人单位相分离的用工方式。一方雇用工人但不使用工人,另一方不招聘工人但实际使用工人,双方通过“劳务协议”的方式确立派遣和用人关系。
在这种用工模式下,用人单位只要支付雇用工人的工资,而其他的包括社保、工伤赔偿等各项责任可以全部转嫁到劳务派遣公司身上。用工单位节约了成本,劳务派遣机构从中挣到了钱,但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和职业安全感却受到了严重挑战,职工的权益也极易受到侵害。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杜黎明在提案中称,中国移动50.3万职工中有劳务派遣工35.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1.2%。他建议由人社部牵头,会同全国总工会、工商总局等部门,重点督查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工情况。
对此,中国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理事、劳动法专家梁智表示,追求利润最大化、压低用工成本是企业的天性,而劳务派遣恰恰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乔建认为, 中国移动等国有通信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行业高速发展,对于用工量急速增长,但是由于当时国企改革不彻底,其用工受用工指标限制,无法解决用工编制问题,劳务派遣工成为一种重要的用工模式。
但是,劳务派遣制度只是一种补充用工方式,并非主要用工方式。乔建认为,通过劳务派遣可以增加企业的用工灵活性,同时也能够解决它们面临的劳动力市场过度僵化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低迷影响劳务派遣工使用比例呈现上涨趋势,但是最高比例也未超过10%。
而在中国劳务派遣却呈现井喷式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用工方式。2011年,来自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高达6000多万,占到国内职工总人数的20%。这比此前人社部公布的2700万多出逾一倍。
梁智认为,目前中国的劳务派遣已突破了行业、用工时间、岗位等限制,成为常规、普遍的用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