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2011/8/8 09:25
央企“分红权”激励试点启动 未来仍是“股权”
0
0

中央企业从2010年第三任期开始全面推行EVA业绩考核,建立EVA业绩考核体系、激励体系及企业管理体系,标志着中央企业进入以价值管理为主的新阶段。

随着“十一五”收官之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出炉,新一轮央企改革亦同时启动。

8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2010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移动等47户被评为A级企业,占全部央企的38.84%。这也是央企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EVA)考核后中移动首次获A。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也正式启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试点工作启动会上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分红权激励试点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后,再适时探索股权激励。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企业从2010年第三任期开始全面推行EVA业绩考核,建立EVA业绩考核体系、激励体系及企业管理体系,标志着中央企业进入以价值管理为主的新阶段。

中移动再获A

据悉,2010年纳入国资委考核范围的中央企业共121户。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最后确定的业绩考核结果为:A级企业47户,B级和C级企业分别为51户和21户,有2户企业被评为D级。中移动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连续第七年被评为A级,其他通信央企则再次与A无缘。

2010年也是国资委实施EVA考核第一年。所谓EVA是指企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之后的差额。数据显示,121户中央企业中96户EVA为正,比上年增加13户。

国资委综合局相关人士解释,EVA不光是一种考核办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创造的价值与股东利益捆绑,为股东创造超过资本成本的价值。

“国资委希望扭转央企规模导向的发展模式,逐步向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模式转变,在业绩衡量、激励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入推行EVA的理念。”上述人士表示。

于近日启动的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是国资委推行EVA价值导向管理理念的重要一环。

“分红权”取代“股权”

据记者了解,此次分红权激励试点面向的对象是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的部分央企,如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

邵宁指出,这类企业沿袭原有科研事业单位的体制,不适应市场化经营的需要。“市场化用人机制尚未建立,分配结构不够合理,员工的贡献不能与员工的薪酬有效关联,‘该高不高,该低不低’仍然是一些企业内部分配方面的突出问题。”

现实情况逼迫这类央企必须推动激励机制的改革,股权激励曾是国资委试行的办法之一。

但据记者了解,由于涉及到国有股权转让定价、股权分配等敏感问题,以及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产权归属、激励对象固化后带来的问题,央企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效果一直存在争议。

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曾表示,“股权激励是市场经济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但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在我国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引入股权激励的方式,需要谨慎从事。”

因此,国资委于近日正式启动央企分红权激励试点,两家中央企业旗下子公司航天恒星、有研稀土,成为首批试点企业;另据了解,通信央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激励方案仍在设计与制订中。而运营商等其他央企尚未列入计划。

记者获悉,此次国资委设计的激励模式是“分红权激励而不是股权激励,激励对象是岗位而不是具体员工,业绩增量而不是业绩存量”。

邵宁坦承,让生产要素真正参与分配,拉开合理的收入差距,坚持薪酬水平由市场价位决定,“是我们近几年非常想做的事情”。他表示,中央企业激励机制不足直接后果是央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太顺。“我们一直想在高科技企业激励方面迈出一点步子,但又受制于各方面的压力。”

邵宁所说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公众对央企垄断以及高薪的不满。自去年10月国资委下发《关于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展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后,舆论普遍认为,央企没有有效的市场评估和监督机制,就不可能有真正市场化导向的激励机制;没有监督约束,分红权激励恐怕会走样变成所有员工“搭车”涨薪抑或新一轮权力寻租。

对此,帮助国资委制订分红权激励方案的中智公司咨询总监佟虎解释,与外部市场相比,目前央企高科技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尤其是对于技术核心骨干人员,收入水平缺乏竞争力,导致企业无法挽留人才。“分红权激励政策不是全员的普遍‘福利’,在人员范围要求只有30%,重点激励核心骨干人员,通过分配促企业内部改革,打破平均主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C114简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02291号-4

C114通信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 用户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