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大战略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近日在“2008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暨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上,就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出明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目标和方向、把握工作突破口、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等四点意见。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同样强调,当前我国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化应对经济中的种种困难,是我国建设信息化的一个必须考虑问题。在此基础上,作为综合信息服务提高商的电信运营商可加大动作、扩展服务领域,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
企业创新不足日益凸显
当巴菲特向比亚迪投资时,他看中的绝不仅仅是小小的电动汽车,更不是一个面对无数巨头、初入汽车行业仅5年的比亚迪,而是其一个更大的梦想:把太阳能成本降至普通成本。
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寻找的是危机之后新一轮增长的动力,而只有那些能够运用技术和创新、通过帮助解决困扰经济与社会长期问题来创造价值的公司,才能穿越这场危机,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同样也需要具备这些特质的企业。
“现在受影响的企业主要是那些贴牌的,靠劳动力做组装加工的一些企业。”邬贺铨说,大量企业的倒闭日益凸显创新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企业的一个弊病。
“全球竞争力排名是以宏观经济稳定性、诚信度、政府开支构成、合同与法律、反腐败、信息技术应用、技术转让和创新共8项指标来综合评价世界各国的增长竞争力。我国政局长期稳定,国际收支情况良好,经济发展速度强劲,所以宏观经济稳定性的排名是比较靠前的。之所以综合排名靠后,主要是因为在创新方面拖了后腿,该单项指标排名远远低于其他指标。”邬贺铨说。据了解,我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球500强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在5%-10%之间,我国500强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1.6%。
因此,不管是以前还是将来,企业如何利用创新达到增强竞争力的目的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