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通信网  |  通信人家园

资讯
2008/6/26 09:34

中国CDMA终端何时踏上CCF认证征途?

C114中国通信网  于艺婉

C114特稿  手机入网认证在最近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山寨机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机产物让手机入网认证有些尴尬,不过也让整个业界对认证有了更新的认识。而全球CDMA手机终端认证论坛(CDMA Certification FORUM,以下简称CCF)也在这个时刻再度出现于中国。

CCF的庐山真面目

CCF是一个成立于2004年的全球性CDMA行业组织。它由CDMA运营商主导,由CDMA运营商和终端及设备厂商决定它的工作范围和发展方向。据CCF亚太区代表傅世雄先生介绍,CCF的主要使命是提供给CDMA业界一种精简有效的入网测试过程及方法,以减少终端产品进入市场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

“以往在整个CDMA产业链中只有CDG(CDMA发展组织)一个行业组织,对CDMA终端及基站的检测入网方面一直都没人管理,2003年CDMA终端问题凸现,CCF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傅世雄说,“CCF是一个非赢利性质的行业组织,经费的来源在于成员的会费,手机认证费以及成员公司的赞助。”

据悉,CCF由CDG、高通Verizon诺基亚以及摩托罗拉等公司发起成立,目前,Tata、US Cellular、北电网络、Via Telecom以及中国联通都是CCF的董事会成员,包括运营商、手机/基站厂商以及测试实验室和仪表厂商在内的45家机构是CCF的正式成员。

“CCF不仅要对现有的测试设备进行认证许可,同时一直在鼓励新的测试设备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傅世雄说。为了能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种统一的CDMA终端认证标准,CCF已经发展了8家认证测试实验室。

其中,北美有4家认证实验室,韩国和印度各有一家,另外两家花落中国的泰尔实验室和国家无委,这两家中国实验室分别于2007年初和2007年11月获得了CCF的授权,可以为CDMA终端进行全球统一的入网测试。

CCF亚太区代表傅世雄先生

体制迥异

泰尔实验室既是CCF授权的认证机构,同时也是我国手机入网检测不能逾越的机构。然而,在近日有关山寨机的讨论当中,一些不具名的手机厂商开始抱怨检测费用偏高,时间偏长,而唯一的检测机构也使泰尔实验室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CCF是怎样管理的呢?“首先,CCF授权的机构要有足够的测试实力。目前,中国还有第三家机构进行申请,但是,CCF的审议体系非常严格,这家机构两度审议都没有通过,现在已经进入第三轮审议。”傅世雄说。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CCF没有为认证测试实验室规定测试价格。“价格都是各个实验室自己制定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竞争,认证费用降低,最受益的是终端厂商,同时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将产品推向市场。”据傅世雄介绍,某中国CDMA手机厂商就曾将一款终端拿到了北美的CCF认证机构进行了入网测试。

诺基亚公司非常认可CCF认证。“对于诺基亚来说,能够让新款手机快速和低成本地进入市场实在是太重要了。用户CCF的测试过程,诺基亚实现了79%的测试成本,并且省去了5周的测试周期。”诺基亚CDMA业务部副总裁Larry Paulson说。

中国CCF之路有多远?

既然CCF认证能让手机厂商既节省测试成本又缩短测试周期,那么,中国为什么不用这套体系进行CDMA终端认证呢?

“我们自己的CDMA认证体系和CCF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我们也一直在与CCF保持着沟通。”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在接受C114采访时如是说。“CCF认证很规范,现在国内的CDMA终端要进行出口时会进行CCF认证。”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CDMA终端入网检测需执行体系内的检测标准。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获得入网许可的GSM终端为两千余部,而CDMA终端则只有百余部。尽管CDMA的发展状况和入网测试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CDMA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关键的阶段。

而刚刚进行的电信运营商重组也把CDMA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中国电信已经从中国联通手中接过了CDMA的接力棒。“重组之后,联通将从CCF中退出,CCF欢迎也相信中国电信会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傅世雄说。

“而且,CCF认为认证测试应该由运营商牵头来定规则,由运营商以外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试,而且,就像CCF这样,认证机构不能只有一家,这样的认证管理是比较合理的。”傅世雄说,“CCF跟中国电信保持着沟通,我们希望中国市场能有更多CDMA终端推出。”

在中国电信经营CDMA网络之后,会采用新的认证规范吗?这对于还在组建中的电信CDMA业务部门来讲还不是马上能回答的问题。而有着CCF认证资质的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表示:“不知道中国电信今后会怎么做,就看他们怎么认识这个问题了。”

国内的认证体系是所有要想在国内入网的手机不可逾越的一道坎,不过,更通用的认证规则应该更有利于国内手机行业的发展。然而,CCF要想在中国打开市场,仍旧是任重而道远。

给作者点赞
0 VS 0
写得不太好

版权说明:C114刊载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C114通信网”或“C114原创”皆属C114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编译类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热门文章
    最新视频
    为您推荐

      C114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02291号

      C114 通信网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21-54451141